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第12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青藏高原东南部昌都地区近地层湍流输送的观测研究
卞林根, 陆龙骅, 程彦杰, 逯昌贵, 姚展予, 徐祥德, 陈联寿
2001, 12(1): 1-13
摘要(4426) HTML全文 (463) PDF 216KB(2148)
摘要:
利用我国1998年第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 (TIPEX) 昌都的湍流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三维风速、温度和湿度湍流谱、归一化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湍流通量和整体输送系数.结果表明, 白天标准化的湍流谱大多数满足2/3次方定律.风速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在不稳定条件下基本服从1/3次方定律, 但水平风速方差比垂直速度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离散.中性层结下的AB值比平原地区大, 与起伏地形的值接近, C值与平原地区和起伏地区的差异不大.温度和湿度方差与不稳定层结的关系基本满足1/3次方定律, 而在稳定层结下的关系均无明显规律.湍流通量在干湿期转换中有突变现象, 干期的动量和热量通量均大于湿期, 热源强度以感热为主, 占80%.湿期热源强度明显增大, 其中以潜热为主, 占热源强度的60%.整体输送系数与稳定度的关系明显, 拟合得到的中性层结条件下的CDNCHN分别为4.40×10-3和4.70×10-3, 其结果大于高原中、西部的同期观测值.
大豆晴天群体光合作用农业气象数值模拟
刘建栋, 于强, 吴乃元
2001, 12(1): 14-20
摘要(4938) HTML全文 (295) PDF 151KB(1456)
摘要:
运用农业气象、气象学等知识建立了一个晴天大豆群体光合农业气象数值模式.模式考虑了大豆叶片空间结构特征及本身生物学特征, 积分达到了瞬时时间尺度, 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出群体光合日变化过程, 平均模拟误差在8.7%左右, 并较好地反应了大豆群体光合午休过程.利用该模式进行数值分析, 给出了CO2、辐射及温度对群体光合午休影响的一些规律, 从而为作物超高产攻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广州中尺度模式局地要素预报性能分析
闫敬华
2001, 12(1): 21-29
摘要(2615) HTML全文 (482) PDF 152KB(1853)
摘要:
该文简要介绍了华南中尺度模式的地表要素的预报诊断方案, 站点要素时间序列预报情况.用适合站点要素时间序列预报的检验方法, 检验并分析了各要素时间序列预报的性能.表明该中尺度模式的地表要素时间序列预报方案是有效的, 预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
爆发性气旋的合成诊断及形成机制研究
丁治英, 王劲松, 翟兆锋
2001, 12(1): 30-40
摘要(3163) HTML全文 (495) PDF 243KB(1756)
摘要:
该文对发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16个爆发性气旋作了合成分折, 对强弱爆发性气旋作了对比及诊断.研究发现, 基本场上存在不少明显的差异.分析得出, 强爆发性气旋的形成与高空急流的非纬向性以及反气旋性弯曲密切相关.非纬向高空急流为爆发性气旋提供了强的辐散、斜压性、斜压不稳定场.高层强爆发性气旋前部的反气旋曲率易造成重力惯性波在能量北传时发展, 促使气旋快速加深.暖平流及非绝热加热可使反气旋曲率加强.一般情况下, 当气旋西部位涡的大值区与北部位涡的大值区叠加下沉时, 有利于气旋爆发性发展.
MM5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比较试验
王建捷, 胡欣, 郭肖容
2001, 12(1): 41-53
摘要(3124) HTML全文 (497) PDF 311KB(2190)
摘要:
应用MM5中尺度模式, 在60、20和10 km模式分辨率下, 分别选用4种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 (KUO方案、GRELL方案、KAIN-FRITSCH方案和BETTS-MILLER方案, 以下简称KU、GR、KF和BM方案) 对1996年8月3~4日石家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及其与观测的比较表明:主要雨带位置对参数化方案并不是十分敏感, 但随分辨率提高, 雨带分布特征的模拟更接近实况; 当分辨率提高到10 km时, 虚假的降水中心也明显增加; 模拟的暴雨中心强度随分辨率的提高而增强并随参数化方案的不同有所变化, 但均比实况偏弱.分析还发现, MM5模式的GR、KF及BM方案的次网格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率随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小, 而KU方案的情况则呈现出不合理的缓慢增加态势.虽然4种方案下模拟的水平环流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 但模拟的云物理特征和垂直运动特征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这种差别对定点、定量降水和天空状况、地面气温、湿度等要素的准确预报都会产生影响.因此, 在预报和模拟中应考虑预报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来选择对流参数化方案.
CCM3大气环流模式月-季尺度预报初步试验
余建锐, 董敏
2001, 12(1): 54-60
摘要(2766) HTML全文 (443) PDF 148KB(1551)
摘要:
以1991和1994年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作初始场, 用NCAR气候模式CCM3进行了48次月、季预报, 针对500 hPa高度和中国降水资料对其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CCM3对月尺度的高度场的预报有一定的能力.对中国160站的降水距平进行月尺度和季节预报, 其准确程度可以和目前经验预报的水平相当.比较使用实际海温和用外推法预测的海温两种下边界条件所作的预报结果发现, 两者的效果差异不大.
应用地基GPS技术遥感大气柱水汽量的试验研究
李延兴, 徐宝祥, 胡新康, 何平
2001, 12(1): 61-69
摘要(2936) HTML全文 (440) PDF 172KB(1519)
摘要:
从理论上分析了AN (Aske and Nordius) 大气柱总水汽量 (W) 计算模型的偏差, 探空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作者经过推导, 建立了新的W计算模型, 与探空方法获得的W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1998年进行了一次“GPS暴雨观测试验”.试验结果发现:可降雨量的高值时段与降雨过程高度相关; 大的降雨过程, 在降雨前, 可降雨量一般都有一段递增过程, 在降雨结束过程中, 可降雨量一般都有一个递减过程, 在突发暴雨事件发生前往往发生可降雨量突然大幅度递增现象; 在大暴雨事件发生前, 存在一个长时间的十分明显的孕育阶段.
多阈值和神经网络卫星云图云系自动分割试验
师春香, 吴蓉璋, 项续康
2001, 12(1): 70-78
摘要(3848) HTML全文 (591) PDF 746KB(2676)
摘要:
卫星云图自动分割是实现卫星云图云系自动识别的基础.选用1992~1994年和1997~1998年夏季有典型天气系统的177幅GMS红外云图建立了云系模型库, 云系分类样本3079个, 包含16类云系, 云系分割样本2764个.利用云系分割样本集进行神经网络试验, 训练集为从32幅云图中抽取的484个样本, 测试集为从145幅云图中抽取的2280个样本,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正确率达到98.8%, 测试正确率为86.4%.用1997年7月18~21日和1998年6月15~17日的两组卫星云图做自动分割应用试验, 结果经专家判识, 正确率达到90%以上.本文的工作表明:用多阈值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方法对卫星云图进行云分割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 卫星云图自动分割系统的输入是GMS红外云图, 输出是分割出的每一个云区, 同时还包括云区的边界链码、起始点、周长、面积, 并保留了原始图像数据.在下一步的云系识别过程中, 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云系分类识别试验.
FY-2A与GMS-5红外通道遥感数据的辐射定标
谷松岩, 邱红, 范天锡
2001, 12(1): 79-84
摘要(3076) HTML全文 (451) PDF 278KB(2223)
摘要:
该文通过辐射传输模拟计算和匹配数据统计分析实现了FY-2A和GMS-5红外通道间的辐射定标.以辐射定标为基础将FY-2A红外通道和GMS-5红外A通道的遥感资料融合应用, 可以得到时间分辨率更高、空间视野更为广阔的静止卫星遥感资料.
下期要目
2001, 12(1)
摘要(2232) PDF 93KB(1254)
摘要:
NOAA卫星图像水体信息神经网络识别方法的探讨
梁益同, 胡江林
2001, 12(1): 85-90
摘要(3236) HTML全文 (568) PDF 240KB(1678)
摘要:
该文阐述了应用神经网络识别NOAA卫星图像水体信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结果表明, 神经网络法比阈值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效率.
蒸发势的一种计算方法
李春云, 戴玉杰, 宋玉红, 姜秀萍
2001, 12(1): 91-96
摘要(3028) HTML全文 (512) PDF 133KB(3395)
摘要:
讨论蒸发势的一种经验计算方法, 考虑了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3种要素.其数值与彭曼蒸发势值, 与用E601蒸发器、小型蒸发器观测的蒸发量 (以下分别简称E601蒸发量, 小型蒸发量) 作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都在极显著水平以上, 而且很稳定.因此, 初步认为这种计算法适合于本地.本计算方法通俗易懂, 便于掌握和使用, 与有关指标 (例如干热风指标) 可以较好地衔接.利用本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在评估水分盈亏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干旱和干热风分析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华南暴雨试验IOP-6期间6月9日长乐地区强降水风场结构的初步分析
姜海燕, 葛润生, 朱晓燕
2001, 12(1): 97-101
摘要(2692) HTML全文 (426) PDF 144KB(1395)
摘要:
华南暴雨第六次加强观测期间 (IOP-6), 1998年6月9日在福建长乐地区出现了一次局地性的强降水过程.该文应用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其风场反演结果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从多普勒雷达反演的风场结构看, 这次过程与出现在3~5 km高度上的风切变有关, 在低层雷达回波图像上出现中尺度气旋波的结构, 强降水是气旋波活动的结果.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简评
史学丽
2001, 12(1): 102-112
摘要(2881) HTML全文 (532) PDF 175KB(2867)
摘要:
主要总结了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状况, 对一些国际间合作进行的计划、试验成果以及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加以介绍和评述, 最后给出陆面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的气候变化背景分析
熊安元
2001, 12(1): 113-117
摘要(2605) HTML全文 (427) PDF 135KB(1343)
摘要:
利用小波变换技术, 对与长江中游地区夏季降水密切相关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西太平洋副高、南海夏季风等物理因子进行时间变化的尺度分离.通过对年代际变化和长期趋势等不同尺度变化的分析, 揭示出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和频繁洪涝产生的气候变化背景.
从’98特大洪水中看改进的HLAFS数值降水预报的性能
李延香, 田华, 宗志平
2001, 12(1): 118-122
摘要(2906) HTML全文 (413) PDF 120KB(1538)
摘要:
文章对1998年大洪水期间改进的HLAFS[1]的降雨预报产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改进的HLAFS对松嫩流域的暴雨预报较好, 中到大雨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预报较好, 而三峡库区相对较差; 对于主要降雨过程降雨区的强度预报往往比实况弱, 且其落区约有半数较实况偏北, 但其轴向一般与实况一致; 改进的HLAFS对小雨预报比原HLAFS好, 对中雨和暴雨预报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整体预报面积偏大和大雨以上降水预报准确率低仍是HLAFS有待改进的问题.对三峡库区面降水量预报, 半数左右的预报较好; 对大量级降水预报往往偏弱, 而小量级则相反
农田土壤水资源评价中降雨量的修正
杨兴国, 柯晓新, 张旭东, 杨启国
2001, 12(1): 123-126
摘要(2643) HTML全文 (414) PDF 123KB(1518)
摘要: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计测得的地面降雨量 (P) 和自记雨量筒测得的次降雨量 (P′) 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而且地面雨量大于雨量筒测量的次降雨量, 平均雨量订正系数K为0.037.当降雨持续时间小于6 h时K值在0.04~0.045之间, 不同降雨持续时间之间差值不大; 当降雨持续时间大于6 h时, K值为0.027.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 降雨订正系数呈下降趋势.根据不同降雨强度下的降雨订正系数对甘肃河东19个气象站6~9月的雨量修正结果表明, 各站降雨量比次降雨量多11.7~27.4 mm, 区域平均降雨量比次平均降雨量高18.4 mm.
网络与气象信息共享研究
仪清菊, 高梅, 接连淑, 张文华
2001, 12(1): 127-128
摘要(2521) HTML全文 (352) PDF 868KB(164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