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张小玲 陶诗言 张顺利 张庆云

张小玲, 陶诗言, 张顺利, 等.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15(1): 21-31..
引用本文: 张小玲, 陶诗言, 张顺利, 等.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15(1): 21-31.
Zhang Xiaoling, Tao Shiyan, Zhang Shunli, et al. A case study of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over Hunan Province in July 1996. J Appl Meteor Sci, 2004, 15(1): 21-31.
Citation: Zhang Xiaoling, Tao Shiyan, Zhang Shunli, et al. A case study of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over Hunan Province in July 1996. J Appl Meteor Sci, 2004, 15(1): 21-31.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资助项目: 

第二部分 G199804090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第一部分 G1998040903

A CASE STUDY OF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OVER HUNAN PROVINCE IN JULY 1996

  • 摘要: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观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表明:(1)这次大洪水是由梅雨锋西端高空槽前的持续性大面积暴雨引起;(2)引起持续性暴雨的直接原因是MCS形成后停滞少动,并在同一地区连续多次生消;(3)由于高空槽长时间维持在长江中游地区,对流层低层的暖平流等大尺度强迫使暴雨区能较长时间维持上升运动,同时低层持续强的水汽辐合和位势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为暴雨持续地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
  • 图  1  1996年7月14~18日500 hPa 平均位势高度分布(单位:gpm)

    (阴影表示TBB ≤-32 ℃;粗实线表示槽线)

    图  2  1996年7月13~18日逐日08:00 θ=310 K 等熵面天气形势分布

    (实线为等压线(单位:hPa);风标表示风场(单位:m·s-1);粗虚线为比湿(单位:g·kg-1);阴影区为比湿≥10 g·kg-1)

    图  3  1996年7月14日20:00~16日23:00每3 h 一次的TBB 分布

    (阴影区由浅到深分别代表TBB 值为-32 、-40 、-50 、-60 、-70 ℃)

    图  4  1996年7月12~17日逐日的整层(地面至300 hPa)水汽通量

    (箭矢所示,单位:10-3kg·m-1s-1)和水汽通量散度(单位:10-3kg·m-2·s-1)分布(a)12日,(b)13日,(c)14日,(d)15日,(e)16日,(f)17日

    图  5  1996年7月12~17日Q 矢量(单位:10-12 m·hPa-1·s-3)及其散度 ·Q(单位:10-17 hPa-1·s-3)的分布

    (a)12日,(b)13日,(c)14日,(d)15日,(e)16日,(f)17日

    图  6  1996年7月12~19日暴雨区各物理量的时间-高度剖面

    (a)θe(单位:K),(b) q(单位:g·kg-1),(c) ·q V(单位:10-7s-1),(d)ζ(单位:10-5s-1),(e) ·V(单位:10-5s-1),(f) ω(单位:10-1 Pa·s-1)

    表  1  1996年7月13~16日怀化探空记录计算结果

  • [1] Kato K. Airmass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semi-arid region around north China and abrupt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Baiu front in early summer. J. Meteor. Soc. Japan, 1987, 65: 737-750.
    [2] Kato K. On the abrupt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Baiu front over the China continent in late May of 1979. J. Meteor. Soc. Japan, 1985, 63: 20-36.
    [3] Akiyama T. Large, synoptic and mesoscale variations of the Baiu front during July 1982. Part 1:Cloud features. J. Meteor. Soc. Japan, 1989, 67: 57-81.
    [4] 陶诗言. 中国之暴雨.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1-225.
    [5] Kuo Y H, Cheng L S, Anthes R A. Mesoscale analysis of the Sichuan flood catastrophe 11-15 July 1981. Mon. Wea. Rev., 1986, 114: 1984-2003. doi:  10.1175/1520-0493(1986)114<1984:MAOTSF>2.0.CO;2
    [6] 骆承政,乐嘉祥. 中国大洪水-灾害性洪水述要. 北京: 中国书店出版, 1996. 1-434.
    [7] Maddox R A, Chappell, Hoxit. Synoptic and meso-α scale aspects of flash floods. Bull. Amer. Meteo. Soc., 1979, 60: 116-123.
    [8] Doswell C A, Brooks H E, Maddox R A. Flash flood forecasting: An ingredients-bases methodology.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1996, 11: 560-581. doi:  10.1175/1520-0434(1996)011<0560:FFFAIB>2.0.CO;2
    [9] Junker N W. Heavy rain forecasting manual.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Training Center. 1992. 1-91.
    [10] 张小玲, 陶诗言, 张庆云. 1998年7月20-21日武汉地区梅雨锋上突发性中-β系统的发生发展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4): 385-397. http://qk.cams.cma.gov.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20453&flag=1
  • 加载中
图(6) / 表(1)
计量
  • 摘要浏览量:  3489
  • HTML全文浏览量:  507
  • PDF下载量:  125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2-12-25
  • 修回日期:  2003-03-10
  • 刊出日期:  2004-02-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