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何敏 孙林海

兑秀')" target="_blank">
兑秀

downloadPDF
何敏, 孙林海, 艾孑兑秀.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4): 394-402..
引用本文: 何敏, 孙林海,
兑秀.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4): 394-402.
He Min, Sun Linhai, Ai Wanxiu. Th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between circulation anomaly in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J Appl Meteor Sci, 2006, 17(4): 394-402.
Citation: He Min, Sun Linhai, Ai Wanxiu. Th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between circulation anomaly in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J Appl Meteor Sci, 2006, 17(4): 394-402.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Th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Between Circulation Anomaly in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 摘要: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 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 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 (Δu850u200) 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500 hPa澳大利亚高压脊偏强及西南太平洋热带地区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为负值时, 来自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偏弱, 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热带季风偏弱, 我国夏季雨带偏南。反之, 当澳大利亚高压脊偏弱及西南太平洋热带地区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为正值时, 我国北方降水偏多。同时, 定义了澳大利亚冬季风指数, 指出澳大利亚冬季风强年和弱年影响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异常的水汽输送型式不同。
  • 图  1  6—8月500 hPa高度场与降水场奇异值分解 (a) 第一模态左奇异向量场, (b) 第一模态右奇异向量场

    图  2  6—8月高低层纬向风垂直切变场与长江流域降水指数相关图 (相关系数×100)

    图  3  澳大利亚高压脊高值年6—8月高度场、流场、风场距平合成图 (a) 500 hPa高度场距平 (单位:dagpm), (b)500 hPa流场距平, (c) 850 hPa经向风距平 (单位:m/s), (d) 850 hPa流场距平

    图  4  澳大利亚高压脊低值年6—8月高度场、流场、风场距平合成图 (a) 500 hPa高度场距平 (单位:dagpm), (b) 500 hPa流场距平, (c) 850 hPa经向风距平 (单位:m/s), (d) 850 hPa流场距平

    图  5  1951—2002年澳大利亚冬季风指数与我国夏季降水相关图 (相关系数×100)

    图  6  1951—2002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指数与澳大利亚冬季风指数分布

    图  7  澳大利亚冬季风指数异常年水汽输送及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图 (a) 低值年850 hPa水汽输送矢量距平, (b) 高值年850 hPa水汽输送矢量距平, (c) 低值年我国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 (单位:%), (d) 高值年我国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 (单位:%)

  • [1] 李宪之.东亚寒潮侵袭的研究∥中国近代科学论著丛刊———气象学 (1919—1949).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5:35-118.
    [2] 陶诗言, 徐淑英, 郭其蕴.夏季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经向和纬向环流型的特征.气象学报, 1962, 32(2):91-10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196202000.htm
    [3] Pedelaborde. The Monsoon.London:Methuen and Co Ltd University Press, 1963:196. doi:  10.1007/978-94-010-1577-6_3
    [4] Tao Shiyan, Chen Longxun.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China∥Chang C P, Krishnamurti T N. Monsoon Meteorology.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60-92.
    [5] 施能, 朱乾根.南半球澳大利亚、马斯克林高压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气象科学, 1995, 15(1):20-2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KX199502002.htm
    [6] 薛峰, 王会军, 何金海.马斯克林高压与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科学通报, 2003, 48(3):287-29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XTB200303017.htm
    [7] 孙林海, 何敏.欧亚环流异常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预测研究.气象学报, 2004, 62(3):355-36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200403010.htm
    [8] 艾秀, 何敏.南北半球高低层环流切变与我国长江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增刊):48-5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QX2005S1005.htm
    [9] 何敏.热带环流强度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应用气象学报, 1999, 10(2):171-180.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990256&flag=1
    [10] 陈隆勋, 朱乾根, 罗会邦.东亚季风.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1:28-61.
    [11] 廖荃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1976年全国长期天气预报经验交流会编 (技术材料选编).北京:中央气象台, 1976:179-192.
  • 加载中
图(7)
计量
  • 摘要浏览量:  2775
  • HTML全文浏览量:  611
  • PDF下载量:  138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6-06
  • 修回日期:  2006-02-17
  • 刊出日期:  2006-08-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