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3年  第4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的关系
涂悦贤, 刘锦銮
1993, 4(2): 127-137
摘要:
广东晚稻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播植期的季节安排、品种搭配与气候条件不协调,在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常受低温冷害危害,造成产量年际之间的波动。1978-1982年我们开展了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经过5年的实验,基本得出了不同播植期晚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用太阳及天光光度计进行大气臭氧探测
薛庆渝, 郭松, 钮建国
1993, 4(2): 138-144
摘要:
在紫外光谱区,大气臭氧有较丰富的吸收带结构。作者用自制的太阳及天光光度计测量直射阳光、直射月光和曙暮光的紫外吸收光谱,并用带吸收法计算臭氧垂直柱总量及斜程含量。文中介绍了观测和计算方法,并给出北京地区晴朗天气条件下观测的初步结果。
多普勒速度模糊的切向消除技术
陶祖钰, 石坚
1993, 4(2): 145-153
摘要:
根据多普勒速度模糊在速度随方位角分布廓线(切向廓线)上的特征,提出了切向消除速度模糊的技术。其主要步骤是:1.通过消除切向廓线上的孤立点将切向廓线分为缺测段,模糊段和非模糊段;2.按速度切向分布的连续性逐段进行模糊判别和修正;3.以切向廓线的拟合简谐曲线为参照,消除廓线上的模糊点;4.在各距离段内按速度径向分布的连续性进行模糊判别和修正。文中还提出了用切向廓线的拟合简谐曲线的振幅与速度绝对值的平均值之比值的大小来检验速度模糊是否已被消除。
古田水库人工降雨效果的综合评价
曾光平, 吴明林, 林长城, 林祥明
1993, 4(2): 154-161
摘要:
该文是对福建省古田水库地区12年(1975—1986年)人工降雨随机试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统计分析表明244次随机试验得出20%(α<0.05)左右增雨效果。各种观测分析(冰核、雨水中Ag+含量,雷达回波、雨滴谱)及数值模拟结果为人工增雨统计结论提供了初步的物理学解释。
物理初值化在台风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阎敬华, 薛纪善
1993, 4(2): 162-168
摘要:
根据P.R.Julian(1984)的物理初值化方法,利用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针对台风系统的预报做了物理初值化试验。结果表明,物理初值化不但可以改善台风、低压和副高区域的初始流场形势以及初始降水率,而且可以改善台风强度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路径的预报,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在无观测资料区或无常规观测资料区内构造初估场的方法
陈明月, 廖洞贤
1993, 4(2): 169-176
摘要:
提出了一种不直接使用近期预报,而在无观测资料区或无常规观测资料区内求初估值的方法,并作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区域不大时,效果较好,还针对较大区域进行了讨论。
大气对植被指数的影响
赵高祥, 汪宏七
1993, 4(2): 177-184
摘要:
通过辐射传输的模拟计算,研究了大气状况对植被指数的影响,提出可以用能更好地反映植被固有辐射特性的地面植被指数来进行全球植被监测。
闪电先导静电场波形理论分析
张义军, 言穆弘, 刘欣生
1993, 4(2): 185-191
摘要:
通过对地闪电先导过程静电场变化波形的理论分析指出,先导所致静电场时间变化率dE/dt是一个比静电场变化ΔE更能反映先导传播特性的物理量。利用dE/dt时变曲线可以较精确地确定先导开始位置、接地附近先导传播速度以及接地瞬时的先导电流,同时利用dE/dt极值点的特征可以揭示通道传播过程中倾斜、弯曲特征。
30—50 天振荡动能特性及其与平均气流正压不稳定能的转换
徐建军, 朱刚
1993, 4(2): 192-197
摘要:
该文利用冬季500 hPa的欧洲中心(ECMWF)网格点逐日资料,分析了30—50天振荡的E矢量分布、动能特性及平均气流的正压不稳定能转换特征,从而得到:30—50天振荡的能量传播与西风急流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在西风大风速区作纬向能量传播,在小风速区作指向赤道的经向传播;在急流的出口区有较强的正压能转换,低频振荡从基本流中获得能量,使这里的低频动能最大,并表现出较强的正压特性,与低纬度的斜压特性形成鲜明对照。
多步预测的降水时序模型
曹鸿兴, 魏凤英, 刘生长
1993, 4(2): 198-204
摘要:
该文设计了一个能作多步预报的时间序列模型,先生成时间序列及其差分的均生函数,再运用双评分准则对所有均生函数延拓序列作粗选和精选,以期建立一个拟合和预报效果均好的模型。就长江中下游6—8月降水总量的序列进行了计算,证实该模型可用在制作逐年气候预报或分月长期预报中。
TRP 模型及其在航空气象中的应用
田俊杰, 潘春生, 赵颂华
1993, 4(2): 205-211
摘要:
通过对有关原始资料,采用等价正态偏差统计处理方法,得到了一系列原始资料与其正态化值之间的正态化转换关系;又通过引进TRP概率模型,建立了南京地区关于低云量和能见度的TRP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TRP模型在航空气象中的应用。
红外窗区大气透过率的测量
张广顺, 张玉香, 吴承权, 王光华, 张立军, 高二薇
1993, 4(2): 212-217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红外窗区太阳光谱测量的实验装置,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处理了2390—3470 cm-1和750—1300 cm-1区域内的太阳光谱资料,得到了它们的大气透过率数据,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我们认为这些大气透过率对气象卫星遥感仪器红外窗区通道选择和卫星气象资料反演等都是有用的。
热带西太平洋海气交换系数订正
曲维政, 李江波, 李若钝
1993, 4(2): 218-225
摘要:
在计算海-气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时,因气象要素的测量高度不一致而带来的热交换系数cT、蒸发系数cE和摩擦系数 cυ的偏差,给计算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介绍一种高度订正方法,对cT、cE、cυ的值加以订正,从而提高了计算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系数订正后的误差可减小9%—11%。
全球气候变暖的检测及成因分析
王绍武
1993, 4(2): 226-236
摘要:
文章对近年来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中一些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总结,主要结论如下: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在过去一百年来上升0.5℃。80年代是近百年来最暖的10年。90年代初继续变暖。1990年是近百年来最暖的一年。1991年仅次於1990年。但是近百年气候变暖的幅度仍未超过自然变率。近千年中,中世纪暖期(900—1300年)的温暖程度就可能与20世纪相当,而小冰期(1550—1850年)气温则可能比20世纪低1.0—1.5℃。已经证实,对几十年到几百年尺度,太阳活动强时太阳总辐射也强,但变化幅度尚待进一步确定。强火山爆
国外海气耦合模式及其季、年际预报的研究现状
汤绪
1993, 4(2): 237-243
摘要:
通过对国外各类海气耦合模式及其预报试验的综合分析,从海气耦合模式的分类、模式气候漂移和ENSO年际变化的处理、模式分辨率、耦合方式和模式参数的变化对模式年际变化的影响、ENSO年际预报与预报起始时间和资料的关系、ENSO和季风的海陆气耦合系统等方面评述了影响季和年际数值预报水平的有关问题及发展现状,并对开展我国相应试验研究工作提出了看法。
大气甲烷浓度的差分吸收测量
孔琴心, 王庚辰, 刘广仁, 顾志芳
1993, 4(2): 245-249
摘要:
该文讨论了用双He-Ne激光监测环境大气中甲烷的差分吸收方法,在实验室测量了甲烷对He-Ne激光波长的吸收系数,并且用3.3922 μm和3.3912 μm线在室外进行了甲烷浓度的测量。测量获得当地近地面自然大气中的甲烷平均浓度值为1.78 ppm,标准偏差σx=0.238 ppm。
辐射增温效应对水稻叶片温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李临颖, 吴元中, 段项锁
1993, 4(2): 250-255
摘要:
根据人工气候箱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叶片温度随环境温度、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及辐射增温效应对单叶光—光合曲线的影响;由直角双曲型光合模型模拟了辐射增温效应对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低于光合的生理适宜温度时,辐射增温效应将使叶片温度升高,从而有利于光合能力的提高;反之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