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10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沿120°E中纬度对流层—平流层下部气候变化及与臭氧变化的联系
葛玲, 赵远东, 宋连春
1999, 10(4): 445-452
摘要:
利用1958~1995年海拉尔、沈阳、南京三地区地面至30 hPa标准层月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近40年沿120°E、30°~50°N区域气候变率随高度、纬度和季节的分布特征,前、后两个20年气候变率的变动及其与亚欧不同地区臭氧变化的联系。结果指出:近20年来,该区域对流层中下部变暖速率随纬度显著增大,尤其在冬季;200 hPa以上变冷速率亦随高度及纬度显著增大,尤其在冬、春季。而前、后两个20年,高、低层气候变化趋势截然相反,这是一种年代际尺度气候变化。三地区各季节平流层下部变冷率(对流层中下部变暖率)随纬度增高而加大与邻近同纬带地区臭氧减少率随纬度增高而加大的现象基本对应,表明平流层下部因臭氧减少引起的辐射加热减少,可能是支配我国东部平流层下部变冷率(对流层中下部变暖率)随纬度增高而显著加大的一个重要因子。
一个载水预报模式的业务预报应用试验
闫之辉, 郭肖容, 赵俊英, 张玉玲
1999, 10(4): 453-461
摘要:
该文在国家气象中心现行有限区域业务预报模式(LAM)的基础上,把模式的水平分辨率由1°×1°提高到0.5°×0.5°经纬度网格,垂直层次由15层变为20层。在原有物理过程中引入显式降水方案,并使用HLAFS业务系统的实时资料对1997年8月的一次登陆台风造成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个例预报试验,取得了较为合理的预报效果。
制作汛期降水集成预报的分区权重法
周家斌, 张海福, 杨桂英, 彭瑶
1999, 10(4): 428-435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不受历史预报档案资料多少限制的集成预报方法。这个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以各种不同预报的历史评分资料为基础,确定各个预报方法的权重。根据若干原则设计了16种预报方案。计算结果表明,这个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行性,可以用于业务预报。
全国夏季降水区域动态权重集成预报试验
魏凤英
1999, 10(4): 402-409
摘要:
根据全国大范围夏季降水趋势分布预报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区域动态权重集成预报方案。以多种预报方法对各区域历史预报技巧得分为依据,尤其注重各方法距起报时刻近期的预报技巧,赋予各区域动态归一化权重系数,在区域集成预报的基础上合成全国大范围降水分布预报。1990 ~1998年9年独立样本的试验预报表明,集成预报的预报技巧优于各预报方法预报技巧的平均水平。集成预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预报技巧的不稳定现象。
第三届全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总结 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在威海召开
晁淑懿
1999, 10(4)
摘要:
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主持召开的第三届全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交流会于1999年9月13日至15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来自各省、市、地(州)气象台和业务处,以及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学院、北京气象学院的140名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肖永生致开幕词,并宣读了李黄副局长的书面重要讲话。会议共收到论文252篇,会上交流的技术报告共60篇,全面总结了造成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涝的…
下期要目
大气平流扩散的箱格预报模型与污染潜势指数预报, 包络地形和重力波拖曳对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 我国, 年年平均风速的均一性检验, 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 方法的资料预处理, 在上海区域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中的改进和应用, 水汽场的初值调整及其对华南降水预报的贡献的研究
1999, 10(4)
摘要:
1998 年青藏高原春季地温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暴雨影响的研究
柏晶瑜, 徐祥德
1999, 10(4): 478-485
摘要:
文章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夏季暴雨前期青藏高原春季各层次地温的分布特征,重点讨论了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暴雨前期春季高原的三维热力结构,以及其三维热力结构与其它涝年的相似性,尤其是1998年春季高原地温分布呈现出与其它涝年春季相似的特征;数值模拟试验也证实了1998年春季青藏高原下垫面三维热力结构特征,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存在着显著影响。青藏高原春季地温在中部等大部分地区为负距平,南部及东部边缘为正距平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多雨,即青藏高原春季三维热力结构特征是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偏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可见光通道噪声分析
谷松岩, 范天锡
1999, 10(4): 509-510
摘要:
1 概率比方法分析原理概率比方法曾用于我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在轨测试期间扫描辐射计各通道的噪声分析,得到了可信的结论.这里,我们用它来分析风云二号扫描辐射计可见光通道的噪声.(1)量化误差和高斯噪声误差的统计表达式 设Cx是所测目标的真值,Ci是测量值,如果对此目标做多次测量,则随机误差SD为:SD2=∑P(i/x)(Ci-Cx)2(1)式中,P(i/x)是对Cx做测量,取得Ci测值的概率.对测量值作数字化处理,如果测值Ci量化间隔的大小与SD可比,则问题就复杂化了.设Ci的量化计数值为…
利用全球环流模式进行我国汛期短期气候预测的试验
高学杰, 赵宗慈
1999, 10(4): 462-469
摘要:
利用OSU/NCC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耦合全球混合层海洋与海冰模式,采用集合预报的方法,对中国汛期降水进行了1982~1995年共14年的跨季度综合性回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汛期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对部分地区(江淮至华东沿海、东北部分地区等)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区域气候自忆预测模式的计算方案及其结果
封国林, 曹鸿兴, 魏凤英
1999, 10(4): 470-477
摘要:
区域气候预测的自忆模式是由描写温度、降水变化的差分-积分方程构成的。文中推导了用EOF展开的预测方程组,给出了该方程组的数值计算方案和递推格式。运用我国1951~1992年的月温度、降水场和区域500 hPa高度场格点资料,对6~8月汛期预测作了回报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的预测能力是很高的。
北京地区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系统的开发与实时预报应用
王建捷, 王迎春, 崔波, 陆端军, 喻炜, 郭肖容, 陈德辉
1999, 10(4): 384-393
摘要:
国家气象中心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开发并将于1999年底建成“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作为开发的第一阶段,以PSU/NCAR的MM5非静力中尺度模式为基础,在国家气象中心IBM/SP2机并行运算环境下与国家气象中心资料源连接并应用北京地区加密地面观测资料,初步建成了“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试验系统”(以下简称BJ-MM5V.1)。模式设计为垂直23层,水平分辨率分别为45和15km的两重双向嵌套网格。在IBM/SP2计算机上用24个节点作36 h预报所需机时为2 h 20 min,满足实时业务预报需要。该系统于1997年夏季进行了实时运行试验,可提供北京地区每小时降水量预报每3 h多种气象要素预报,预报产品在北京市气象局试用。结果表明,系统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降水时空分布的预报效果较好。
下垫面强迫对京津冀大暴雨作用的数值研究
董佩明, 张维桓, 沈桐立
1999, 10(4): 436-444
摘要:
使用MM4对1992年7月23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拟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通过使用Mass模式所进行的几组试验以及用MM4所做的敏感性试验,说明了在该次大暴雨过程中下垫面的动力及热力强迫作用。指出:下垫面强迫所导致的辐合上升运动是这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
青藏高原高空流型对西太平洋台风路径影响的诊断分析
徐晶, 陈联寿, 徐祥德
1999, 10(4): 410-420
摘要:
利用观测研究,动力诊断分析等手段,从上下游效应、中低纬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探讨青藏高原高空天气系统的变化与西太平洋台风运动两者之间的关系。1970~1995年25年间的统计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空流型与台风路径有如下关系:高原高空500 hPa为低值系统控制时,有利于台风西行;反之,高原高空500 hPa为高压时,近海台风往往转向。动力诊断分析的结果揭示了高原上空系统影响下游系统的物理机制,即高原上游扰动动能的传递使得下游的槽发展,并进一步影响台风的引导气流。高原脊的存在,使得涡动动能的输送通道偏北;高原上为槽时,涡动动能的输送通道偏南。高原槽前的南风和台风东侧南风将低纬度的低位涡输入副热带高压,有利于副热带高压的发展,影响台风运动,体现了中低纬相互作用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玉米冠层反射率及净辐射的估算
吕厚荃, 于贵瑞, 中山敬一
1999, 10(4): 421-427
摘要:
在1994~1996年3年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根据玉米生长状况及其冠层特征,选取包括植株高度、平均叶面积密度、农田覆被率等植物特征量组成的植物参数——综合植被系数来描述玉米冠层状况,并以此为因子来估算玉米冠层的反射率和净辐射,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的评估和解释应用
陈丽娟, 李维京
1999, 10(4): 486-490
摘要:
该文用3种客观评分方法对国家气候中心的月动力延伸预报结果(500 hPa位势高度场)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延伸预报环流的旬和月平均场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持续性预报,有一定的预报技巧和业务参考价值,但仍未达到可用于实际业务预报的技巧。对形势预报进一步分析发现,500 hPa的部分环流特征量模拟效果好,其预报技巧高于整个形势场的预报。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些环流特征量和要素预报有较好的相关,可以直接在业务中应用。该方法为动力产品的解释应用提供了又一条途径。
光化学烟雾的控制试验
纪飞, 苏文颖, 秦瑜
1999, 10(4): 491-497
摘要:
利用MM5与RADM的耦合模式,设计了3个削减源排放的试验,用以探讨控制光化学污染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在NMHC/NOx比值很大的前提条件下,NOx地面源排放的削减对降低大气中O3含量的作用最显著,而削减NMHC对降低大气中PAN含量的作用明显,同时削减NMHC和NOx是降低大气光化学污染强度的最佳途径。
我国铁路水害及其评估模型研究
张清, 黄朝迎
1999, 10(4): 498-502
摘要:
文章分析了我国铁路水害的特点,并用1980~1995年的断道时间和次数与同期的大雨、暴雨日数,分别建立了全国和成都、郑州、哈尔滨、沈阳4个铁路局的铁路水害统计模型,为定量评估气候异常对铁路交通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的EOF模型
张存杰, 董安祥, 郭慧
1999, 10(4): 503-508
摘要:
该文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合于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的EOF模型,利用均生函数法、多元回归法和典型相关法对EOF模型进行了有效的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模型对西北地区的干旱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热带和中纬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北夏季低温冷害影响的诊断分析研究
郑维忠, 倪允琪
1999, 10(4): 394-401
摘要:
利用1995~1997年东北地区23个测站的地面气温资料、1950~1996年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1980~1994年全球月平均风场资料,分析了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了太平洋各区域的海温异常与低温冷害之间的可能联系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用EOF分解得到的前三个特征向量(占总方差的84.28%)基本表示了东北夏季气温的变化,用这三个特征向量重建的气温距平场,存在着3~4年、6~8年和准16年的主周期,其中6~8年的主分量信号最强。在年代际尺度上,在1979年前后发生了由气温偏冷向偏暖的突变。热带西太平洋暖池(140°E~180°,10°S~10°N)是影响东北夏季气温的关键海域,那里前期冬季海表温度变化是预测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强信号。另一个关键海域是中纬西太平洋(130°E~180°,10~30°N),前期春季的海温变化也与东北夏季低温有较密切的联系。
人工神经元网络在辐射雾预报中的应用
梅珏
1999, 10(4): 511-512
摘要(3378) PDF 76KB(1544)
摘要:
云、能见度和风是影响飞行活动最经常的3个气象要素,雾的预报是飞行气象保障的重要部分.在实际预报中通常考虑辐射雾、平流雾和锋面雾,而辐射雾的形成往往没有较明显的天气系统,但与本站的气象条件有较大的联系,这就使得辐射雾预报较为困难.人工神经元网络是在近十几年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非线性学科.由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非线性使得它具有更好的拟合能力,因此被应用到气象预报中.本文应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元网络(BP网络)建立冬季辐射雾的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报系统.1 预报因子和训练样本的选取辐射雾是在无风(风较微弱)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