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1年  第2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山区城市大气污染物传输扩散的数值模拟
俎铁林
1991, 2(1): 1-12
摘要:
利用Monte-Carlo模式预测了山区城市(贵阳市)的SO2地面浓度分布。为实现城市面源的数值模拟,对Monte-Carlo模式的浓度计量和水平扩散等方面做了改进。作为模式的输入参数,风场得自于对三维观测数据的客观分析,湍流的参数化公式按现场超声风速仪实测数据进行了调整和校核。其风廓线不完全遵循一般规律,在距地面50—500m之间,常出现一极值风层;该地区具有典型的山区小风扩散特征,稳定时u、v湍谱峰值明显地移向低频,水平扩散明显偏大。对模式做了理论和实验校核。在均匀湍流场条件下,和解析结果一致;冬季日平均浓度的预测值和监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6。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贵阳市冬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主要依赖于强不稳定的天气条件和极值风层的扩散和通风作用。
沙暴天气下大气中沙尘粒子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微结构
游来光, 马培民, 陈君寒, 栗柯
1991, 2(1): 13-21
摘要:
根据对一次在阿拉善沙漠及其附近地区发生的沙尘暴天气下大气沙尘粒子的飞机观测资料,分析了3600 m以下各层的沙尘含量、粒子谱、云凝结核浓度;讨论了该次沙暴天气下沙尘垂直输送的原因及向下游传输的可能范围和不同距离处的相对沉沙量。
卫星区域大气探测业务处理系统
董超华, 张凤英, 郑波, 冉茂农, 吴保锁, 罗东风, 刘全华, 黎光清
1991, 2(1): 22-31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卫星区域大气探测资料业务处理系统的软件结构、算法和生成的产品。将系统处理结果与常规观测值作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大气温度反演平均均方根误差为2.45 ℃,水汽混合比平均均方根误差为1.47 g/kg,层平均厚度误差为21.4位势米,臭氧总含量均方根误差约为10%(Dobson),长波辐射通量均方根误差约为1.7 W/m2。
人工影响积雨云机制的数值研究
何观芳, 胡志晋
1991, 2(1): 32-39
摘要:
本文用一维时变积雨云模式对一块积雨云进行了播撒人工冰晶或水滴的多种数值试验,得到了增加降水或减轻冰雹灾害等效果。对各种催化方法的作用作了分析对比,并得出人工催化可能改变降水元形成的主导微物理过程。
高空纬向风准3.5年振荡特征
陈多, 陈隆勋, 沈如桂
1991, 2(1): 40-51
摘要:
本文利用1968—1985年NMC客观分析700和200 hPa月平均纬向风,对其准3.5年振荡(SO)作了研究。发现其主要活动于180°—150°W南北太平洋及25°—35°N纬带上。其传播特征为赤道上向东、副热带基本向西而中纬向东;50°—90°E间经向传播不明显,而太平洋上向北。CEOF分析表明,其方差主要集中于第1,2分量。对其演变及与东太平洋赤道海温的SO分量间关系也作了研究。
中国柑桔周期性冻害问题的研究
张养才, 霍治国
1991, 2(1): 52-58
摘要:
本文应用负积温(日最低气温<0℃)≤–90 ℃和极端最低气温≤–8 ℃作为柑桔严重冻害指标。计算了不同寒潮路径、强度和极端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与柑桔冻害关系。运用谱分析方法,提出引起长江流域柑桔严重冻害的负积累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周期的地区差异大;同时,预测到本世纪末,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桔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冻害,平原地区更为严重。因此,柑桔栽培应充分利用山体、水域效应,选择暖区、暖带地段建立桔园,不要强求连片种植,更不宜强调建立柑桔种植带。
正压大气中大尺度运动的涡度熵
罗德海
1991, 2(1): 59-64
摘要:
本文在引入涡度熵概念的基础上,在绝热和无摩擦作用的情况下,对正压大气中大尺度运动的涡度熵的产生进行了讨论。指出β效应,辐散效应和地形作用是产生涡度熵的因子,而且我们还用涡度熵的概念对大气中偶极子阻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释,加深了我们对偶极子阻塞形成过程的理解。
卫星探测资料对数值天气分析和预报影响的个例试验
毛建平, 王宗皓
1991, 2(1): 74-82
摘要:
本文用GTS线路的NOAA气象卫星探测并推算到的大气厚度资料,对我国现行的北半球业务数值天气分析和预报系统,进行了卫星探测资料对其影响的个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是存在的。同时发现,卫星探测资料对数值天气分析的影响与地区及天气系统有关,在常规资料缺乏的地区及强天气系统附近有较大的影响;对数值天气预报的影响,则与天气系统的演变有关,在发展的系统中有较大的影响。
鄂西南地区地面中-β尺度环流系统与暴雨
熊传辉, 陈祖运, 王作述
1991, 2(1): 83-90
摘要:
分析长江三峡—湖北西南部地区五年夏季的暴雨过程,发现80%的过程中都有中-β尺度的气旋(平均直径97km)和反气旋(平均直径114km)环流系统活动,它们各有其集中出现的区域,基本不相混杂。这些区域和该地区夏季地面平均流场图上的中-β尺度气旋及反气旋中心位置一致。在平均雨量及暴雨月数分布上也有反映。其中,气旋环流中心对暴雨的作用可能主要是触发机制。从它们经常出现的区域及位置集中的事实;并配合地形图来看,表明地形对它们的生成有决定性影响。
AGWOS多路自动数据采集仪研制成功
杨玉崑
1991, 2(1)
摘要(3117) PDF 46KB(1105)
摘要:
由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研究中心组织研制的多路自动数据采集仪已安装在北京八达岭风力发电试验站的高层气象观测铁塔上。自1989年秋开始正式运转至今已采集约800万个不同高度上风的数据。该仪器采用微机技术配用专门设计的高速自动采样软件,具有自动、人工与连续采样三种工作状态
暖性西南低涡生成的一种可能机制
李国平, 万军, 卢敬华
1991, 2(1): 91-99
摘要:
本文根据非绝热、有摩擦情况下的热成风适应原理,探讨暖性西南低涡生成的机制,并对两次暖性西南涡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暖性西南低涡生成前12小时,在低涡源地附近存在较大的正值非热成风涡度,地面感热加热和暖平流对于产生正值非热成风涡度有重要贡献。由于西南低涡在生成初期为一浅薄系统,υ值较大时,L>L0的条件可以满足,适应的结果在低层形成暖性西南低涡。
赤道西太平洋大气气溶胶分布与热带天气的关系
朱翠娟, 周明煜
1991, 2(1): 100-105
摘要:
通过1985年至1987年TOGA试验,我们获得了不同热带环流条件与大气气溶胶分布之关系。在热带辐合带中,由于雨水的冲刷作用,可使气溶胶浓度值≤10μg/m3,并且其分布与风速无关,而当无雨的时候,其浓度值可以比有雨时大一个量级。在台风热带环流中,其气溶胶浓度分布在云雨带中是不均匀的。在台风雨带中,气溶胶浓度值<10μg/m3,而在台风干带中,其值>100μg/m3。
四川盆地蒸发站网的合理布局探讨
杨贤为, 苏米扬
1991, 2(1): 106-112
摘要:
本文采用四川盆地36个台站1980—1984年的逐日蒸发量资料,从统计各季代表月逐日蒸发量的相关函数着手,推算出相对内插标准误差与相关函数的统计关系,并根据内插标准误差不大于观测随机误差的原则,估算出该地区蒸发站网的合理间距。
利用多处理机积分全球谱模式的方法
廖洞贤
1991, 2(1): 65-73
摘要:
利用垂直正规模,把全球多层原始方程组化成多个浅水波型方程,从而在一个时间步长内,可以使积分的绝大部分工作在多处理机上进行。最后,还给出了计算的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