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第5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青藏高原冬春季雪盖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卢咸池罗勇
1994, 5(4): 385-393
摘要:
利用IAP 2-L AGCM进行了青藏高原冬春季雪盖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加热场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影响十分显著,持续性很强。当高原冬春雪盖异常增厚、范围扩大时,夏季(JJA)高原地区及我国北方500 hPa位势高度降低,南方变高,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大气对雪盖异常的响应呈明显的波列特征。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土壤温度降低,南方土壤温度升高。夏季各月降水异常分布形势并不完全一致,但与同期500 hPa高度场异常分布形势有关。
Brewer 分光光度计遥感大气臭氧垂直廓线的研究
张毅平, 周秀骥, 薛庆渝
1994, 5(4): 444-453
摘要:
利用建立的球面分层大气散射模式,研究了Brewer仪器工作波长进行Umkehr短法反演所包含的信息量,给出Brewer仪器探测大气臭氧垂直廓线方法。同时,用气溶胶光学厚度计算得到气溶胶订正系数,建立了Umkehr反演的程序。用此程序对Table Mountain资料进行气溶胶修正,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对北京测站1991年1—3月资料进行由气溶胶造成的臭氧反演廓线的误差计算,结果表明,用常规反演方法得到的各层臭氧含量的误差与平流层气溶胶光学厚度有一近似线性的关系;进行气溶胶修正后,与国外的臭氧反演廓线的误差修
长江流域两个典型旱、涝年大气30─60天低频波差异的初步分析
陈丽臻, 张先恭, 陈隆勋
1994, 5(4): 483-488
摘要:
通过对1980年和1985年大气30─60天低频流场的分析,发现长江流域典型旱涝年在低频流场的配置和低频波的传播方向上均有明显差异。涝年(1980)低频振荡明显,其传播特征与正常年份相同,而旱年(1985)则呈相反趋势。
T63 资料同化中分析增量垂直插值方案及其试验
沈元芳, 丁小良, 谢邵成
1994, 5(4): 489-495
摘要:
文章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T63资料同化系统中分析增量p-η坐标变换的垂直插值方案以及与全量插值方案对比试验的结果。试验表明,增量方案可减小垂直插值误差,提高初值质量,从而对改进资料同化和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起到一定作用。
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及行星反射率
孙治安, 翁笃鸣
1994, 5(4): 394-401
摘要:
文章讨论了利用ISCCP卫星观测资料确定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反射率的方法,在无积雪地区和季节,地表反射率可以ISCCP可见光反射率为基础,在模式计算过程中,假定紫外反射率以及红外与可见光反射率的比值分别为常数。敏感性试验表明,由这两个假设所产生的误差并不显著。在有积雪地区或季节,地表平均反射率可直接由ISCCP可见光反射率表示。试验结果与地面实际观测作了比较,除沙漠区外,两者比较一致。文中还计算了高原晴天行星反射率。经与ERBE卫星观测比较,发现从5月至9月高原周围沙漠区气溶胶对辐射平衡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在其
浙江临安水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观测研究
王木林, 李兴生, 程红兵, 邵志清, 刘奇俊
1994, 5(4): 402-408
摘要:
1990年7—9月,在浙江临安(30°14'N,119°42'E),利用微气象学(梯度廓线)法及箱式技术对水稻田CH4排放通量进行了同步观测,取得了中稻整个生长期内的CH4排放资料。文章仅对箱式技术的观测结果作了介绍与分析。观测发现在整个灌溉期内,稻田CH4释放率为3.67—16.14 mg/m2·h,均值为10.58 mg/m2·h。CH4排放的季节变化明显,日变化也同样很明显。另外还发现,CH4排放通量与水(地)温及其他气象因素,如强风、阴雨等有关。与梯度廓线法的观测结果不同,箱式观测到的CH4排放通
云、辐射对中期数值预报影响的数值试验
郑庆林, 胡一红, 古瑜
1994, 5(4): 409-417
摘要:
在国家气象中心引进的EC-T42L9谱模式的基础上,用模式诊断云和模式水汽场(以下简称B方法)代替其中计算辐射时所用的纬向平均的气候云和气候水汽场(以下简称A方法),并减少垂直层以节省计算量,从而发展了一个T42L5谱模式。此外,在计算云和辐射时,还设计了方法C,调整云和辐射计算的“时空”分辩率。该文利用改进的T42L5谱模式,并以EC的1982年7月1日12时(UTC)的客观分析为初始场,进行了A、B、C三种方法的5天中期数值预报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云和辐射在中期数值预报中的作用。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
强对流风暴数值模拟及其未来预报的若干问题
刘玉宝, 周秀骥, 胡志晋
1994, 5(4): 418-427
摘要:
运用三维弹性套网格中尺度(b-g)大气模式,对3个强雹暴过程作不同模拟试验,初步探讨了强对流风暴数值模拟及其未来预报的几个基本问题。结果表明:采用单点探空的二维暖云计算能定性预报出某些风暴过程,为强天气警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对风速风向垂直切变较小的风暴,二维模拟结果与三维模拟较接近;而对具有典型三维结构的超级单体,则用二维模拟或只用单向风分量的三维模拟不能模拟出其基本特征;为对不同风暴的生命、演变和降水发展等进行模式预报,不仅要求采用细致的雹云微物理参数化的三维模式,还要求用能较准确代表风暴发生处的背景
NWP 模式热量系统误差的动力诊断分析
刘还珠, 张绍晴
1994, 5(4): 428-435
摘要:
文章证明了模式在预报时段的位温误差,是由于在模式大气和真实大气中,该时段内位温变化过程的不同而造成的。还证明了原始方程的无加速定理对各强迫因子的线性分解同样适用于研究NWP模式热量误差的成因。对国家气象中心T42L9模式1992年1月和7月预报结果的动力诊断表明,模式对纬向位温分布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在各纬带也存在明显的误差。通过无加速定理的分解分析,研究了这些误差的成因及改善模式的可能途径。
MM4 模式中站点相关性的研究和客观分析方案的改进
朱蓉, 徐大海, 朱彤
1994, 5(4): 436-443
摘要:
采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对MM4模式计算范围内169个测站的风、压、湿和温度的相关分析,确定了89个关键站,另外80个非关键站可由这89个关键站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求得。用这种方法,整个计算区域内的统计信息损失量大约超过2%。文章选取1992年7月24日到25日的一次暴雨过程,用关键站的相关最大的站,对缺测的站使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补值,然后再用MM4模式进行数值预报试验,发现客观分析场和预报场的准确度都有提高。
共轭方程理论在月平均温度距平季节预报中的应用
艾丽坤, 吴洪宝, 章基嘉
1994, 5(4): 454-461
摘要:
说明了共轭方程方法的可行性,使用历史资料代入共轭函数公式中计算了东北地区12月、6月月平均温度距平,并与实况进行了比较。为了建立东北地区12月、6月平均气温距平的长期预报方法,使用预报时间半年前的海温作参数化月平均热流量距平,代入简化的共轭函数公式中得到了预报值。
台风路径实时数值预报的初步试验
王诗文, 李健军
1994, 5(4): 462-469
摘要: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建立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试验系统,引入了模型台风。模型台风是利用获得的场面参数构成的,然后再叠加到客观分析场上作为台风路径预报的初始场。引入模型台风后,无论是台风中心位置还是其流场、质量场与实际观测比较接近,且预报效果有一定提高。利用模型台风对1992年Eli(9205号)和Janis(9210号)台风进行了实时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对这二个台风的移动趋势基本上能预报出来,预报的台风路径与实况进行了对比,并与气候持续预报作了比较,效果较好。
对称不稳定理论及其应用问题(二)非线性理论
丁一汇, 沈新勇
1994, 5(4): 470-476
摘要:
文章对对称不稳定理论及其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评述。主要讨论非线性理论,这包括非线性对称不稳定的一般研究方法(能量积分法,奇异摄动法,气块质点法,分岔和突变理论,数值试验),二维定常非线性对称环流的稳定性等问题。最后讨论了线性理论和非线性理论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差异。
近十年来国家气象中心业务客观分析技术介绍
屠伟铭
1994, 5(4): 477-482
摘要:
文章介绍了1980年以来国家气象中心客观分析进展情况,及前后用于业务的3个客观分析方案,并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近十年来国家气象中心业务客观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为国家气象中心数值预报系统建立和业务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分析结果还提供给各地气象台站业务和科研使用。
长江流域两个典型旱、涝年大气30—60天低频波差异的初步分析
陈丽臻, 张先恭, 陈隆勋
1994, 5(4): 483-488
摘要:
通过对1980年和1985年大气30—60天低频流场的分析,发现长江流域典型旱涝年在低频流场的配置和低频波的传播方向上均有明显差异。涝年(1980)低频振荡明显,其传播特征与正常年份相同,而旱年(1985)则呈相反趋势。
水分不足地区降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式
张家诚
1994, 5(4): 496-500
摘要:
在自然界与人类系统水分平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作降水评价的供需平衡模式。该模式对全面发挥由降水所形成的各种主要水资源成分的潜力是有用的。用此模式作了个例试验,并提出在水分不足地区缓解水分欠缺的途径。
梅雨锋动力锋生方程组及其应用
周文吉, 吴宝俊
1994, 5(4): 501-505
摘要:
利用湿静力温度Tσ作为参数,导出梅雨锋锋生的方程组,并用该方程组计算了1991年江淮梅雨锋强降水的个例。结果表明:该方程组可分析梅雨锋的动力锋生;在梅雨锋中存在近似垂直分布的对称的横向次级环流,环流中干冷侧的横向穿锋环流可建立湿状态的稳定性;非地转变形项对梅雨锋锋生(消)起主导作用,同时次级环流的上升运动与锋生有正反馈关系。另外,梅雨锋中Tσ水平锋生对未来6小时降水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的卫星探测分析
江吉喜
1994, 5(4): 506-512
摘要:
应用气象卫星的探测处理资料,揭示和探讨了1991年6月15日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和火山尘云的演变和漂移中的一些重要特征,为研究这次火山爆发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提供了卫星观测分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