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 第6卷 第4期
1995, 6(4): 385-391
摘要:
文章计算并测试了声雷达阵列式天线的波瓣特性,讨论了天线波瓣特性与波长、阵列喇叭数量、喇叭间距以及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实测的4×4阵列的波瓣特性和理论计算值基本相符,比较了用不同喇叭作的天线的性能,指出压电陶瓷高音喇叭的声电转换效率最高,1600Hz时是一般纸盆扬声器的3倍,是最佳换能器件;国产号简式高音喇叭YH5-4性能价格比较好,适于声天线的制作。
文章计算并测试了声雷达阵列式天线的波瓣特性,讨论了天线波瓣特性与波长、阵列喇叭数量、喇叭间距以及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实测的4×4阵列的波瓣特性和理论计算值基本相符,比较了用不同喇叭作的天线的性能,指出压电陶瓷高音喇叭的声电转换效率最高,1600Hz时是一般纸盆扬声器的3倍,是最佳换能器件;国产号简式高音喇叭YH5-4性能价格比较好,适于声天线的制作。
1995, 6(4): 392-399
摘要:
该文利用1988~1993年资料,对中央气象台降雨预报水平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最近6年,中央气象台的有雨预报、小雨预报、中雨预报和等级综合预报的准确率和技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暴雨和大暴雨两个等级的落点预报的准确率均超过气候概率,具有正技巧(技巧评分>0),但技巧水平提高不明显。
该文利用1988~1993年资料,对中央气象台降雨预报水平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最近6年,中央气象台的有雨预报、小雨预报、中雨预报和等级综合预报的准确率和技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暴雨和大暴雨两个等级的落点预报的准确率均超过气候概率,具有正技巧(技巧评分>0),但技巧水平提高不明显。
1995, 6(4): 400-406
摘要:
该文讨论了1991年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浙江临安大气污染本底站(属WMO)所监测的微量气体SO2、NO2和O3浓度分布特征,微量气体化学转化过程对气溶胶浓度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空气质点轨迹特征和风向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站微量气体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影响到气溶胶浓度的分布。
该文讨论了1991年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浙江临安大气污染本底站(属WMO)所监测的微量气体SO2、NO2和O3浓度分布特征,微量气体化学转化过程对气溶胶浓度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空气质点轨迹特征和风向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站微量气体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影响到气溶胶浓度的分布。
1995, 6(4): 407-413
摘要:
该文用EOF分析方法研究了1981~1983年5~9月印度洋、西太平洋季风区环流的季节变化及其年际异常。所得第1特征向量是季风分量。其1983年的时间系数曲线与1981、1982年的差异表明,El Nino年夏季风环流弱,且其向北半球夏季型的转变期较正常年推迟。在西太平洋地区它表现为副高北进的滞后。用IAP GCM作的一个相应的数值试验证实了上述结果的正确。
该文用EOF分析方法研究了1981~1983年5~9月印度洋、西太平洋季风区环流的季节变化及其年际异常。所得第1特征向量是季风分量。其1983年的时间系数曲线与1981、1982年的差异表明,El Nino年夏季风环流弱,且其向北半球夏季型的转变期较正常年推迟。在西太平洋地区它表现为副高北进的滞后。用IAP GCM作的一个相应的数值试验证实了上述结果的正确。
1995, 6(4): 414-421
摘要:
该文利用1979~1991年卫星观测的OLR逐候资料,分析青藏高原OLR场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OLR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点,在冬、夏两季高原OLR场表现为“缓变”态,在春、秋两过渡季节表现为“急变”态。同时发现,在春季高原西南部出现持续强的OLR候际正变化区,表明高原加热场在春季的持续加强。各年高原OLR场的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在高原夏季来得早且季节过渡快的年份,相应印度地区的季风雨偏多;在高原夏季来得晚或正常时,印度地区的季风雨偏少或正常。
该文利用1979~1991年卫星观测的OLR逐候资料,分析青藏高原OLR场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OLR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点,在冬、夏两季高原OLR场表现为“缓变”态,在春、秋两过渡季节表现为“急变”态。同时发现,在春季高原西南部出现持续强的OLR候际正变化区,表明高原加热场在春季的持续加强。各年高原OLR场的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在高原夏季来得早且季节过渡快的年份,相应印度地区的季风雨偏多;在高原夏季来得晚或正常时,印度地区的季风雨偏少或正常。
1995, 6(4): 422-428
摘要:
该文提出用单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距离高度扫描(RHI)的探测资料,从大气运动连续方程出发,在实际流场的二维假设下,反演雷达探测区域内的垂直剖面流场结构。通过个例试验表明,反演结果比较合理。该方法可供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研究应用。
该文提出用单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距离高度扫描(RHI)的探测资料,从大气运动连续方程出发,在实际流场的二维假设下,反演雷达探测区域内的垂直剖面流场结构。通过个例试验表明,反演结果比较合理。该方法可供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研究应用。
1995, 6(4): 429-435
摘要:
具有连续循环系统和恒温系统的恒湿盐湿度发生器,首次在国内研制成功。该文介绍了恒湿盐湿度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误差分析、检定过程和标定结果。
具有连续循环系统和恒温系统的恒湿盐湿度发生器,首次在国内研制成功。该文介绍了恒湿盐湿度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误差分析、检定过程和标定结果。
1995, 6(4): 436-441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积分球原理设计的新型日照传感器。该传感器由限角挡环、积分球体和光电探测器组成。积分球为一有5个针孔的空心正球体。针孔可阻挡散射光进入球内,而射入球内的直射光,经内壁多次漫反射后,其亮度呈均匀分布。与日照阈值下相应的亮度相比较可确定日照之有无。该日照传感器具有无转动部件、结构简单、无需调整及便于操作等优点。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积分球原理设计的新型日照传感器。该传感器由限角挡环、积分球体和光电探测器组成。积分球为一有5个针孔的空心正球体。针孔可阻挡散射光进入球内,而射入球内的直射光,经内壁多次漫反射后,其亮度呈均匀分布。与日照阈值下相应的亮度相比较可确定日照之有无。该日照传感器具有无转动部件、结构简单、无需调整及便于操作等优点。
1995, 6(4): 442-448
摘要:
在田间及盆栽试验中观测到经超量紫外线(UV280~400 nm)辐射处理的大豆作物,其株型、生理活动及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量随UV辐射强度,大豆品种以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异。文章还给出了计算紫外线辐射对大豆影响程度的公式,该计算方法效果较好。
在田间及盆栽试验中观测到经超量紫外线(UV280~400 nm)辐射处理的大豆作物,其株型、生理活动及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量随UV辐射强度,大豆品种以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异。文章还给出了计算紫外线辐射对大豆影响程度的公式,该计算方法效果较好。
1995, 6(4): 449-453
摘要:
在田间实验基础上对冬小麦田逐日14时基于冠层温度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同一时刻干旱处理CWSI高于湿润处理;麦田灌溉后CWSI4~6天降到极小值,表明了灌水后作物从水分胁迫状态恢复所需的时间;从本次灌溉后CWSI达到极小值至再次灌溉期间,CWSI呈持续增加趋势。这些表明CWSI较好地反映了因土壤供水不足导致的作物水分胁迫。CWSI与叶水势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CWSI等于0.4,相当于实际蒸散与可能蒸散的比率为60%,是指示冬小麦发生严重水分胁迫的关键性指标。
在田间实验基础上对冬小麦田逐日14时基于冠层温度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同一时刻干旱处理CWSI高于湿润处理;麦田灌溉后CWSI4~6天降到极小值,表明了灌水后作物从水分胁迫状态恢复所需的时间;从本次灌溉后CWSI达到极小值至再次灌溉期间,CWSI呈持续增加趋势。这些表明CWSI较好地反映了因土壤供水不足导致的作物水分胁迫。CWSI与叶水势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CWSI等于0.4,相当于实际蒸散与可能蒸散的比率为60%,是指示冬小麦发生严重水分胁迫的关键性指标。
1995, 6(4): 454-460
摘要:
通过1850~1991年旱涝百分率的CEOF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中国东部旱涝的分布特征、时空变化特点及年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主要有三种旱涝分布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全国大范围旱或涝,空间位相近似相同,且有10.7年和3.1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923~1924年间曾发生过增强突变。第二种类型为南北旱涝趋势相反的分布,空间位相自北向南变化显著,且有4.3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884~1885年间曾有一次减弱突变。第三种类型呈江淮流域与华北和华南旱涝趋势相反的分布,空间位相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中间或相反方向移动,并有3.4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911~1912年有过增强突变。
通过1850~1991年旱涝百分率的CEOF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中国东部旱涝的分布特征、时空变化特点及年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主要有三种旱涝分布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全国大范围旱或涝,空间位相近似相同,且有10.7年和3.1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923~1924年间曾发生过增强突变。第二种类型为南北旱涝趋势相反的分布,空间位相自北向南变化显著,且有4.3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884~1885年间曾有一次减弱突变。第三种类型呈江淮流域与华北和华南旱涝趋势相反的分布,空间位相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中间或相反方向移动,并有3.4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911~1912年有过增强突变。
1995, 6(4): 461-467
摘要:
文章用主分量、功率谱、带通滤波及复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欧亚地区1951~1992年的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进行分析,研究了欧亚大气环流年际振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欧亚500hPa月平均大气环流主要存在准2.5年、准3.5年振荡周期。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以准3.5年振荡为主要周期;中高纬地区以准2.5年振荡为主要周期。复主分量分析还表明了这两种振荡的传播方向和随时间变化各不相同。欧亚500hPa月平均大气环流的准3.5年振荡特征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及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的关系。
文章用主分量、功率谱、带通滤波及复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欧亚地区1951~1992年的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进行分析,研究了欧亚大气环流年际振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欧亚500hPa月平均大气环流主要存在准2.5年、准3.5年振荡周期。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以准3.5年振荡为主要周期;中高纬地区以准2.5年振荡为主要周期。复主分量分析还表明了这两种振荡的传播方向和随时间变化各不相同。欧亚500hPa月平均大气环流的准3.5年振荡特征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及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的关系。
1995, 6(4): 468-476
摘要:
该文选择了发展变化机制有一定差异的两例春季爆发性东北低压(分别是1983年4月25~26日气旋(简称A例)和1983年4月28~29日气旋(简称B例)),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非绝热加热和局地斜压不稳定对A例气旋发展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子,而空正IPV平流的显著增强及其与低层IPV分布中两个局地最大值的垂直耦合是B例气旋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2)两个风暴最大不同点在于非绝热加热效应在影响气旋增强的程度上有所不同。另外,B例事件中对流层中部产生的较强高空锋生可以在低压范围内导致深厚的上升运动并使高空锋向下游的正涡度平流得以加强,这对系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该文选择了发展变化机制有一定差异的两例春季爆发性东北低压(分别是1983年4月25~26日气旋(简称A例)和1983年4月28~29日气旋(简称B例)),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非绝热加热和局地斜压不稳定对A例气旋发展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子,而空正IPV平流的显著增强及其与低层IPV分布中两个局地最大值的垂直耦合是B例气旋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2)两个风暴最大不同点在于非绝热加热效应在影响气旋增强的程度上有所不同。另外,B例事件中对流层中部产生的较强高空锋生可以在低压范围内导致深厚的上升运动并使高空锋向下游的正涡度平流得以加强,这对系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1995, 6(4): 477-485
摘要: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水分和氮素营养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建立了大田生产实际条件下春小麦生长模式。经初步检验,模式对总干重的模拟相对误差小于5%,穗重模拟小于10%,根、茎、叶等器官重、根层土壤水分含量、作物总耗氮量和籽粒氮浓度以及叶面积指数等的模拟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水分和氮素营养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建立了大田生产实际条件下春小麦生长模式。经初步检验,模式对总干重的模拟相对误差小于5%,穗重模拟小于10%,根、茎、叶等器官重、根层土壤水分含量、作物总耗氮量和籽粒氮浓度以及叶面积指数等的模拟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1995, 6(4): 486-491
摘要:
该文简要介绍用Jenkinson法计算山东地区的年最大日雨量不同的重现期值,得到初步结果:13个台拟合较佳,3个台拟合较差。笔者认为要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结果,除了要继续探讨应用其它统计理论分布来求算年最大日雨量重现期值外,还应考虑与物理因子放大法结合起来互为修正。
该文简要介绍用Jenkinson法计算山东地区的年最大日雨量不同的重现期值,得到初步结果:13个台拟合较佳,3个台拟合较差。笔者认为要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结果,除了要继续探讨应用其它统计理论分布来求算年最大日雨量重现期值外,还应考虑与物理因子放大法结合起来互为修正。
1995, 6(4): 492-495
摘要:
利用奇异谱分析方法(SSA)分析了197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半球30hPa高度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平流层低层大气除了年变化及季节变化趋势外,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内振荡,最显著的周期为20~60天;在持续性异常多发地区,30hPa高度场变化中20~40天周期振荡占优势,而在其它一些地区则盛行40~60天周期振荡;对流层持续性异常主要同对流层高度场的20~40天振荡有关,并可能通过这种周期振荡同平流层低层相同周期的振荡的相互作用影响平流层低层大气季节内变化。
利用奇异谱分析方法(SSA)分析了197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半球30hPa高度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平流层低层大气除了年变化及季节变化趋势外,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内振荡,最显著的周期为20~60天;在持续性异常多发地区,30hPa高度场变化中20~40天周期振荡占优势,而在其它一些地区则盛行40~60天周期振荡;对流层持续性异常主要同对流层高度场的20~40天振荡有关,并可能通过这种周期振荡同平流层低层相同周期的振荡的相互作用影响平流层低层大气季节内变化。
1995, 6(4): 496-500
摘要:
该文选取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的164个气象台站的每小时雨量资料,对80年代7次大范围持续暴雨期间的中尺度系统的活动进行统计研究。选用雨峰分析法共分析出165次中尺度系统,对其源地、路径、移速、生命史及日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用Γ分布函数拟合和讨论了中尺度系统降水的1小时雨强的概率特征。
该文选取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的164个气象台站的每小时雨量资料,对80年代7次大范围持续暴雨期间的中尺度系统的活动进行统计研究。选用雨峰分析法共分析出165次中尺度系统,对其源地、路径、移速、生命史及日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用Γ分布函数拟合和讨论了中尺度系统降水的1小时雨强的概率特征。
1995, 6(4): 501-504
摘要:
利用聚类分析对全国160站1951~1992年的年降水标准化资料做分析,结果可划分为两大区——干旱半干旱区和非干旱区,在此基础上进行降水区划及降水分布型研究,得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大致分成9个小区以及它的3种年降水分布型式。
利用聚类分析对全国160站1951~1992年的年降水标准化资料做分析,结果可划分为两大区——干旱半干旱区和非干旱区,在此基础上进行降水区划及降水分布型研究,得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大致分成9个小区以及它的3种年降水分布型式。
1995, 6(4): 505-508
摘要:
该文总结了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我国农业气象业务体系包括基础业务和业务系统两部分。40年来,农业气象业务体系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业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业务全面起步;第二阶段是80年代以来业务的发展阶段,基础业务和业务系统都得到发展,形成完善的业务体系。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在整个农业气象业务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文总结了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我国农业气象业务体系包括基础业务和业务系统两部分。40年来,农业气象业务体系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业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业务全面起步;第二阶段是80年代以来业务的发展阶段,基础业务和业务系统都得到发展,形成完善的业务体系。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在整个农业气象业务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5, 6(4): 509-512
摘要:
该文采用改进后的Berlekamp迭代算法,应用于气象卫星数据收集平台BCH地址码的译码、纠错问题。针对(31、21)BCH码,该算法在随机纠正2位错码时,具备了迭代次数少、计算速度快的特点。经过计算证明,此方法用于数据收集平台的BCH码的译码、纠错是可行的。
该文采用改进后的Berlekamp迭代算法,应用于气象卫星数据收集平台BCH地址码的译码、纠错问题。针对(31、21)BCH码,该算法在随机纠正2位错码时,具备了迭代次数少、计算速度快的特点。经过计算证明,此方法用于数据收集平台的BCH码的译码、纠错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