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9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北京地区雹暴气流结构的研究
葛润生, 姜海燕, 彭红
1998, 9(1): 1-7
摘要:
应用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天气实况和卫星云图对1995年6月22日出现在北京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从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出的水平流场和垂直气流结构可以看出这次过程沿着辐合带发生,垂直剖面上的气流有良好的组织,表现出强烈的旋转和上升。这种气流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超级单体雹暴中的气流模式,有其局地地形特点。
GMS-5 估计可降水量的研究
朱元竞, 李万彪, 陈勇
1998, 9(1): 8-14
摘要:
文章证明了由静止气象卫星GMS-5的分裂窗通道和水汽通道亮温反演可降水量的可行性,探讨了GMS-5红外通道亮温与可降水量的关系,建立了由3个通道亮温反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用60组大气平均廓线,对公式模拟检验误差为0.18 g/cm2,而用实际124组探空和对应的GMS-5亮温资料进行检验,误差0.40 g/cm2。用得到的经验公式可反演大范围的晴空可降水量分布。
冬小麦生长模式及其在干旱影响评估中的应用
王石立
1998, 9(1): 15-23
摘要:
在前人理论研究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考虑水分胁迫影响的后效性及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研制出实际水分条件下的冬小麦生长模拟模式。经与不同水分处理的实测资料对比,模拟效果基本令人满意,平均误差为10%左右。利用生长模式得到实际水分条件下的干物重减少率,进行了干旱影响实时评估的尝试。并分别在返青后、拔节后和成熟前展望了干旱对最终生物量的可能影响。
中国近30年太阳辐射状况研究
李晓文, 李维亮, 周秀骥
1998, 9(1): 24-31
摘要:
该文统计了中国地区1961~1990年近30年地面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地区近年来太阳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呈减少趋势。在排除了大部分云的影响后,对太阳辐射的统计也给出了类似结果。对云量和地面能见度近30年变化规律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呈下降趋势,但云量的变化并不明显。初步认为,近年来大气混浊度和大气中悬浮粒子浓度的增加是引起中国某些地区直接辐射量下降的可能原因之一。
我国卫星总云量与地面总云量分布的对比分析
翁笃鸣, 韩爱梅
1998, 9(1): 32-37
摘要:
根据国际卫星云气候学计划(ISCCP)的总云量和地面总云量资料,分析并讨论了两者在我国的空间分布和单站年变化中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对比了两种总云量的全国分布形势。结果指出,在总趋势大致相似的前提下,卫星总云量图能更好地揭示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沿海地区的云气候特征。最后还就青藏高原总云量分布特点作了分析。
9414 号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异常影响因子的数值研究
蒋贤安, 朱永褆
1998, 9(1): 38-47
摘要:
文章运用一个10层原始方程模式对9414号热带气旋(DOUG)(下称TC)的异常路径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该TC路径异常的主要原因作了探讨,并在数值模拟基础上研究了各因素在TC移动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结果表明:环境流场演变是造成该TC移动路径突变的最主要原因,而TC自身结构对其移动突变的影响相对较小。
热带太平洋海温年际变化对海表风应力的响应及其敏感性试验
赵其庚, 宋永加, 彭淑英
1998, 9(1): 48-58
摘要:
在GFDL海洋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高分辨率的太平洋环流模式,模式较好地模拟出太平洋上层海温的气候状态及其季节和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用观测的1985~1995年海表风应力去强迫模式,清楚地模拟出相应的暖事件和冷事件。敏感性试验揭示,日界线附近持续的西风距平愈强,赤道中、东太平洋增暖愈大,其影响向东传播扩展,5个月左右可达太平洋东岸,传播速度与西风应力距平强度关系不大。
东亚夏季两类阻塞高压维持的诊断分析
张培忠
1998, 9(1): 59-64
摘要:
文章对两类东亚阻塞高压维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类阻高的准地转位涡的平均流输送和瞬变扰动气流输送的分布是不同的,阻高维持机制也可能不同;两类阻高的瞬变扰动在分流区呈现南北向拉长,产生形变,对阻高维持有一致的作用;天气尺度扰动在东移过程中尺度缩小,当能量转化服从双向转化原则时,有大量扰动动能向平均场转化,使阻高维持。
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的统计诊断及数值试验
彭世球, 章基嘉
1998, 9(1): 65-71
摘要:
此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的统计诊断及数值试验,探讨旬平均尺度遥相关型的存在和时空规律及其成因,以及各遥相关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5种遥相关型在旬时间尺度上表现得十分清楚,且具有冬强夏弱的特点;各种遥相关型特征指数时间序列具有随时间演变的一般规律;某些海区的海温异常能激发出一定的遥相关型,5种遥相关型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各种遥相关型特征指数能反映一定的大气环流和天气异常的特征,因而可以作为研究长期天气过程和预报方法的依据。
利用时域反射仪测定的土壤水分估算农田蒸散量
龚元石, 李子忠, 李春友
1998, 9(1): 72-78
摘要:
简要介绍了时域反射仪(TDR)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原理和方法,根据TDR实测的土壤水分和农田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供水条件下的农田蒸散量,探讨了TDR探针不同埋设方式对测定土体贮水量以及对估算的农田蒸散量的影响,根据充分供水区测定的最大可能蒸散量、非充分供水区的实际蒸散量,以及用气象资料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分别计算了冬小麦生育期内的作物系物Kc和土壤水分胁迫系数Ks。
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林木蒸散量估算和水分适生度研究
陈昌毓, 董安祥
1998, 9(1): 79-87
摘要:
采用张宝堃和H.L.彭曼的气候学方法,对甘肃干旱半干旱区各县、市林木生长期的蒸散耗水量进行了估算,并与实测和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估算值大致可反映乔木薪炭林和乔木用材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文中还给出了各县、市年和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实际水资源。根据各地林木生长期的耗水量指标和实际水资源,采用实际湿润度方法确定了各地不同气候植被区林木的水分适生度。
用Priestley-Taylor模式计算棉田实际蒸散量的研究
刘绍民
1998, 9(1): 88-93
摘要:
在农田蒸散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棉田实际蒸散的气象条件,棉花生物学特性和土壤水分等因素,利用Priestley-Taylor模式、棉花叶面积指数和相对有效土壤湿度建立了棉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模式。该模式仅需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资料,具有较高的精度,便于在干旱区推广使用。
联合雷达网和卫星定量监测与预报长江流域大范围降水
万玉发, 张家国, 杨洪平, 甘少明, 金鸿祥
1998, 9(1): 94-103
摘要:
在吸取欧洲国际雷达网以及英国NIMROD系统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情,以长江中游数字化雷达网和GMS卫星为主要技术手段,并结合数值风场预报,研制成大范围降水实时定量监测和预报的自动化系统LARORAS。研究成功定量测估长江流域大范围降水累积量的实时处理技术,其产品对防汛抗洪和大型水库工程建设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赤道平流层QBO与我国7月雨型的关联
廖荃荪, 王永光
1998, 9(1): 104-108
摘要:
根据1953~1991年赤道平流层纬向风资料分析,得出我国东部地区7月份主要雨带位置与赤道平流层30~50 hPa平均纬向风准两年振荡(以下简称赤道平流层QBO)有较好的关联。在西风位相条件下,我国7月主要雨带位置较偏北;在东风位相条件下,我国7月主要雨带位置易偏南。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对对流层环流的影响相联系的。利用赤道平流层纬向风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冬季北太平洋对流层环流特征,对我国7月主要雨带类型的预报,有一定实用意义。
长江、黄河流域暴雨预报着眼点
蒋尚城, 杨大升, 朱亚芬, 周静亚, 陈立艳, 谷加呜, 赵其庚, 葛敏, 陆端军
1998, 9(1): 109-113
摘要:
应用天气学和动力学方法诊断研究大尺度环境场对暴雨过程中次天气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理,并用T42L12全球谱模式及MM4中尺度模式,试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暴雨过程中大尺度环流系统对次天气尺度系统发生的影响,从不同尺度相互作用出发对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的暴雨提出预报着眼点,供有关部门在业务预报中参考。
弓状雷达回波的个例分析
何宗诚
1998, 9(1): 114-118
摘要:
文章介绍了在一次强风暴系统的雷达探测中发现的弓状回波,讨论了回波的性质、结构及其成因,分析了它与中尺度系统的关系。表明藤田模式也适用于中尺度系统,并指出气旋式运动和反气旋式运动分别出现在逗号状回波的转动头部和尾部。尾部的向前移动方式是传播性的,且与近地层气流的辐散辐合紧密联系。
白灾成灾综合指数的研究
宫德吉, 郝慕玲
1998, 9(1): 119-123
摘要:
该文通过分析白灾的主要成灾因素,指出积雪掩埋牧草影响家畜采食是主要的致灾因子,积雪深度、牧草丰歉、牲畜体况、草地载畜状况、白灾持续时间以及承灾力的大小都对灾情有重大影响。文章还给出了全面考虑各影响因子作用的白灾成灾综合指数
地球大气透过率及辐射率计算
吴晓
1998, 9(1): 124-128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地球大气的光谱透过率和到达大气层顶的红外辐射率的计算模型,光谱波长从4 μm到∞ μm,吸收气体H2O、CO2、O3的吸收计算采用Elsasser带模式及其经验参数,H2O的连续吸收公式是美国LOWTRAN-6计算程序的水汽连续吸收经验公式。透过率的计算结果与LOWTRAN计算结果相一致。以这种透过率简化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辐射传递正演计算模型,开发了相应软件,并用于卫星遥感射出长波辐射的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