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第9卷 第2期
1998, 9(2): 197-204
摘要:
根据GMS红外通道遥感到的土壤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对土壤水分最敏感,且该变化率又与极轨卫星测到的植被指数存在负相关的事实,提出了一个更能反映土壤表面水分的干旱分级指数(DCI),对土壤水分按6个等级监测。该指数与江苏、吉林两省实测土壤湿度或降水分级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0以上。
根据GMS红外通道遥感到的土壤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对土壤水分最敏感,且该变化率又与极轨卫星测到的植被指数存在负相关的事实,提出了一个更能反映土壤表面水分的干旱分级指数(DCI),对土壤水分按6个等级监测。该指数与江苏、吉林两省实测土壤湿度或降水分级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0以上。
1998, 9(2): 129-140
摘要:
利用17年(1979~1995)的NMC全球格点分析资料及从NOAA极轨卫星观测的地球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研究了南海夏季风暴发的年际变化特征。用本文的定义标准,南海季风从1979年到1995年间暴发的平均日期是5月第4候。南海夏季风暴发前后,南海周围地区对夏季风暴发的直接影响来自南海上游70°~90°E的赤道西风的加强和北抬东伸,同时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和阿拉伯海高压在海上消失通过影响赤道西风也间接影响到南海。其中阿拉伯海反气旋的消失可能是南海夏季风暴发的一个重要信号。南海夏季风暴发的年际变化较
利用17年(1979~1995)的NMC全球格点分析资料及从NOAA极轨卫星观测的地球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研究了南海夏季风暴发的年际变化特征。用本文的定义标准,南海季风从1979年到1995年间暴发的平均日期是5月第4候。南海夏季风暴发前后,南海周围地区对夏季风暴发的直接影响来自南海上游70°~90°E的赤道西风的加强和北抬东伸,同时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和阿拉伯海高压在海上消失通过影响赤道西风也间接影响到南海。其中阿拉伯海反气旋的消失可能是南海夏季风暴发的一个重要信号。南海夏季风暴发的年际变化较
1998, 9(2): 141-150
摘要:
文章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模式(以下简称台风模式),在不同物理过程参数化下的数值试验及其结果的诊断分析。对1992年第10号热带气旋和1996年第8号热带气旋个例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预报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和登陆地点,且考虑复杂物理过程的台风模式较简单过程的模式能更好地描述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高低层的热力状况。研究还发现,500或700 hPa湿位涡第一项MPV1负值中心的绝对值大小的变化可反映热带气旋的强弱;且850 hPa上升运动最大中心的位置对未来6~12 h热带气旋的移向有较好
文章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模式(以下简称台风模式),在不同物理过程参数化下的数值试验及其结果的诊断分析。对1992年第10号热带气旋和1996年第8号热带气旋个例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预报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和登陆地点,且考虑复杂物理过程的台风模式较简单过程的模式能更好地描述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高低层的热力状况。研究还发现,500或700 hPa湿位涡第一项MPV1负值中心的绝对值大小的变化可反映热带气旋的强弱;且850 hPa上升运动最大中心的位置对未来6~12 h热带气旋的移向有较好
1998, 9(2): 151-159
摘要:
在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对双季稻生长动力(态)模拟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将基于GCMs的输出和历史气候资料相结合的气候变化情景与双季稻模式相连接,就气候变暖对我国江南双季稻主产区水稻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网格化定量模拟和客观评估,并就调整对策(改变播种日期和种植品种)在减缓气候变暖对双季稻生产影响中的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若维持目前的品种和生产技术措施,双季稻产量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产量变化的地域分布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体现出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适应对策分析表明,改种长生育期的
在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对双季稻生长动力(态)模拟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将基于GCMs的输出和历史气候资料相结合的气候变化情景与双季稻模式相连接,就气候变暖对我国江南双季稻主产区水稻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网格化定量模拟和客观评估,并就调整对策(改变播种日期和种植品种)在减缓气候变暖对双季稻生产影响中的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若维持目前的品种和生产技术措施,双季稻产量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产量变化的地域分布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体现出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适应对策分析表明,改种长生育期的
1998, 9(2): 160-168
摘要:
对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1993~1994年辐射资料的分析表明:两站辐射分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基本相似。但由于气候状况的差异,长城站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和吸收辐射分别为中山站的51%和42%。极昼期间(11~1月)中山站总辐射和紫外辐射总量均超过了青藏高原夏季(6~8月)的总量,两站净辐射夏半年为正,冬半年为负,显示出南极绿洲的辐射气候特点。
对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1993~1994年辐射资料的分析表明:两站辐射分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基本相似。但由于气候状况的差异,长城站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和吸收辐射分别为中山站的51%和42%。极昼期间(11~1月)中山站总辐射和紫外辐射总量均超过了青藏高原夏季(6~8月)的总量,两站净辐射夏半年为正,冬半年为负,显示出南极绿洲的辐射气候特点。
1998, 9(2): 169-177
摘要:
利用1982~1996年逐月平均SST和OLR资料,首先通过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大气对流活动和海温场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模态都明显地反映出ENSO信息,两场间具有很高的相关。分析了80年代以来的E1 Ni?o/La Ni?a盛期的热带太平洋对流活动场以及NINO 3指数与OLR场的点相关,结果指出,中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上存在类似偶极子型的两个符号相反的相关区,与SVD第一模态空间分布型十分相似。由此建立了反映ENSO期间热带中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反向变化的对流涛动
利用1982~1996年逐月平均SST和OLR资料,首先通过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大气对流活动和海温场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模态都明显地反映出ENSO信息,两场间具有很高的相关。分析了80年代以来的E1 Ni?o/La Ni?a盛期的热带太平洋对流活动场以及NINO 3指数与OLR场的点相关,结果指出,中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上存在类似偶极子型的两个符号相反的相关区,与SVD第一模态空间分布型十分相似。由此建立了反映ENSO期间热带中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反向变化的对流涛动
1998, 9(2): 178-185
摘要:
根据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目前的基本现状,提出了短期气候业务预测效果评估的几种参数。使用这些参数对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近20多年来全国范围月、季、年几种主要预测业务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平均气温距平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月尺度预报中,温度预报好于降水预报;年度降水预报以对春季预报为最好;汛期降水预报水平有明显提高。
根据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目前的基本现状,提出了短期气候业务预测效果评估的几种参数。使用这些参数对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近20多年来全国范围月、季、年几种主要预测业务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平均气温距平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月尺度预报中,温度预报好于降水预报;年度降水预报以对春季预报为最好;汛期降水预报水平有明显提高。
1998, 9(2): 186-196
摘要:
长期多次人工增雨试验及探测证明,水汽条件是人工影响天气最主要的基础条件。利用近期开通的GMS-5静止卫星6.7 μm通道提供的水汽图像,并结合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等,对黑龙江省1995年7月的3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在水汽图像上,3次暴雨对应3种不同的类型。并对其中7月25~27日具有明显水汽输送带的持续性暴雨作了综合分析。该水汽图像给出了这次典型气旋发展阶段暖区水汽输送带的清晰直观图像,得到了水汽输送带的宽度和长度数据,并分析了它的温湿结构,估算了暖锋段降水的降水效率。另外,分析了云物理特征及
长期多次人工增雨试验及探测证明,水汽条件是人工影响天气最主要的基础条件。利用近期开通的GMS-5静止卫星6.7 μm通道提供的水汽图像,并结合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等,对黑龙江省1995年7月的3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在水汽图像上,3次暴雨对应3种不同的类型。并对其中7月25~27日具有明显水汽输送带的持续性暴雨作了综合分析。该水汽图像给出了这次典型气旋发展阶段暖区水汽输送带的清晰直观图像,得到了水汽输送带的宽度和长度数据,并分析了它的温湿结构,估算了暖锋段降水的降水效率。另外,分析了云物理特征及
1998, 9(2): 205-212
摘要:
利用1951~1996年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以降水量为主,兼顾底墒及蒸发状况,定义了华北地区24站春、夏季干旱指数。区域及单站干旱指数的代表性分析表明,该干旱指数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该区的干旱状况。文中还采用了方差极大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离出春季干旱的3个主要类型和夏季旱涝的4个主要类型。另外,对空间模的极大值中心所表示的含义也进行了讨论。
利用1951~1996年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以降水量为主,兼顾底墒及蒸发状况,定义了华北地区24站春、夏季干旱指数。区域及单站干旱指数的代表性分析表明,该干旱指数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该区的干旱状况。文中还采用了方差极大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离出春季干旱的3个主要类型和夏季旱涝的4个主要类型。另外,对空间模的极大值中心所表示的含义也进行了讨论。
1998, 9(2): 213-218
摘要:
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综合法模型和比值法模型对分布于全国31个台站的降水量资料进行了模型订正效果的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年降水量序列的订正效果较好,其相对拟合误差总平均在0.08以下,而其它3种模型与月降水量序列的订正效果较差,相对拟合误差总平均在0.11以上;(2)若将年降水量序列相对拟合误差控制在0.10以内,则要求确定订正方程式的平行资料年数为10年或以上,要求订正站与基本站序列的相关系数在0.85以上;(3)较湿润地区拟合误差较小,反之较大。
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综合法模型和比值法模型对分布于全国31个台站的降水量资料进行了模型订正效果的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年降水量序列的订正效果较好,其相对拟合误差总平均在0.08以下,而其它3种模型与月降水量序列的订正效果较差,相对拟合误差总平均在0.11以上;(2)若将年降水量序列相对拟合误差控制在0.10以内,则要求确定订正方程式的平行资料年数为10年或以上,要求订正站与基本站序列的相关系数在0.85以上;(3)较湿润地区拟合误差较小,反之较大。
1998, 9(2): 219-224
摘要:
运用有限振幅斜压波的截谱方程对自忆模式中的的记忆性进行了理论探讨。推导了相应的自忆性方程,在给定记忆函数呈线性和指数衰减型时求出了它的解析解,并讨论了这些解的物理意义和预报含意;证明了零解自忆性方程与记忆函数形式无关。通过计算遗忘因子,对动力可预报性和回溯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可将其统一纳入大气记忆理论的框架中。
运用有限振幅斜压波的截谱方程对自忆模式中的的记忆性进行了理论探讨。推导了相应的自忆性方程,在给定记忆函数呈线性和指数衰减型时求出了它的解析解,并讨论了这些解的物理意义和预报含意;证明了零解自忆性方程与记忆函数形式无关。通过计算遗忘因子,对动力可预报性和回溯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可将其统一纳入大气记忆理论的框架中。
1998, 9(2): 225-230
摘要:
依据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地区4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指出一江两河地区气温有升高趋势,降水有减少趋势。同时还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农、牧业生产、水资源及环境的影响,探讨了为适应气候变化可采取的一些策略措施。
依据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地区4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指出一江两河地区气温有升高趋势,降水有减少趋势。同时还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农、牧业生产、水资源及环境的影响,探讨了为适应气候变化可采取的一些策略措施。
1998, 9(2): 231-238
摘要:
根据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不同地域、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季内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确定出作物受灾级别和损失程度,提出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率的计算和分区方法,并制定出区域农业保险费率的确定方法。其方法和结论可供其它区域开展类似保险项目研究和业务工作参考。
根据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不同地域、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季内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确定出作物受灾级别和损失程度,提出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率的计算和分区方法,并制定出区域农业保险费率的确定方法。其方法和结论可供其它区域开展类似保险项目研究和业务工作参考。
1998, 9(2): 239-245
摘要:
文章系统地评述了ENSO事件的观测事实及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有待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和发展前景。
文章系统地评述了ENSO事件的观测事实及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有待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和发展前景。
1998, 9(2): 246-250
摘要:
文章利用GMS-5水汽图像及常规资料,分析1995年6月中旬至7月初梅雨期暴雨的水汽图像特征,指出水汽羽与强降水的关系,并概括出梅雨期暴雨的水汽图像概念模型。
文章利用GMS-5水汽图像及常规资料,分析1995年6月中旬至7月初梅雨期暴雨的水汽图像特征,指出水汽羽与强降水的关系,并概括出梅雨期暴雨的水汽图像概念模型。
1998, 9(2): 251-256
摘要:
利用NOAA气象卫星的序列资料,对全球稻谷遥感估产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以泰国、美国、越南为例,分别对NDVI植被指数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此外,还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全球稻谷的历史产量进行数学模拟,达到较高的拟合精度。
利用NOAA气象卫星的序列资料,对全球稻谷遥感估产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以泰国、美国、越南为例,分别对NDVI植被指数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此外,还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全球稻谷的历史产量进行数学模拟,达到较高的拟合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