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11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利用随机天气模式及多种插值方法生成逐日气候变化情景的研究
吴金栋, 王馥棠
2000, 11(2): 129-136
摘要(2872) HTML全文 (625) PDF 167KB(2312)
摘要:
针对目前大气环流模式在用于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研究中时间分辨率较低的局恨性, 以及气候情景的要求和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需要, 结合GCM的模拟试验结果, 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生成了中国东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逐日情景, 其中包含了可能的气候变率信息, 可与作物动力模式等气候影响模式嵌套,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可能变化, 及气候变率变化的可能影响等.
我国东南部夏季干旱指数研究
吴洪宝
2000, 11(2): 137-144
摘要(5133) HTML全文 (636) PDF 208KB(1987)
摘要:
根据中国东南部夏季降水与气温显著负相关的特点, 选用合适的干旱指数分析了旱涝的时空变率.得到的4个空间型较之降水分型结构简单, 又综合反映气候异常状态.时间演变没有显著的长期倾向.干旱指数场与850 hPa UV等场奇异值分解 (SVD) 分析得到, 南海至菲律宾西风偏强, 中国东部南风分量偏强, 副高南 (北) 侧东 (西) 风偏强时, 长江中下游偏旱, 反之则偏涝.
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朱伟军, 孙照渤
2000, 11(2): 145-153
摘要(3436) HTML全文 (537) PDF 263KB(1630)
摘要:
该文对15个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区域500 hPa天气尺度滤波位势高度方差与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进行了奇异值分解 (SVD) 分析.结果表明, SVD得到的第二对空间典型分布反映了冬季黑潮区域的海温异常与风暴轴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黑潮区域海温异常可能通过加强风暴轴入口区的斜压性, 激发或加强500 hPa高度场上的WP遥相关型, 主要影响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在入口区的强度变化和南北位移.
El Niño和La Niña冬季增强型和减弱型及其对中国夏季旱涝的影响
陈桂英
2000, 11(2): 154-164
摘要(4749) HTML全文 (652) PDF 290KB(1069)
摘要:
根据El Niño和La Niña发生以后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的月际差定义了El Niño和La Niña冬季增强型和冬季减弱型, 讨论了El Niño和La Niña冬季增强型和减弱型冬、春、夏季大气环流、东亚季风及我国夏季降水和旱涝分布的特征.我国夏季降水和旱涝有明显差异的四种不同分布型可能与冬季所处ENSO循环的不同阶段以及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对它的不同响应有关.提出了从El Niño和La Niña冬季不同型→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我国夏季降水和旱涝分布型的物理统计概念模型.
我国月降水量气候噪声的估计
柳艳菊, 马开玉, 林振山
2000, 11(2): 165-172
摘要(3233) HTML全文 (632) PDF 172KB(1421)
摘要:
利用我国大陆均匀分布的70个测站1961~199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 讨论了月降水量的气候噪声的3种估计方法, 并分别用改进后的方法估计了1、4、7、10月四个有代表性月份降水量的气候噪声.结果表明:我国月降水量的气候噪声随着降水量增加, 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一般夏季月份的噪声显著大于冬季月份, 秋季月份稍高于春季月份.从空间分布看, 春、夏、秋、冬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噪声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明显减小.
拉萨地区1998年夏季臭氧总量及垂直廓线的观测研究
郑向东, 汤洁, 李维亮, 周秀骥, 石广玉, 岩阪泰信
2000, 11(2): 173-179
摘要(3719) HTML全文 (661) PDF 160KB(1605)
摘要:
该文根据1998年6~10月上旬在拉萨地区进行的臭氧总量及臭氧垂直廓线的观测结果, 并结合同期同纬度其他两个臭氧站数据资料, 证实了以拉萨地区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在夏季存在“臭氧低谷”的现象.分析表明, 地基和卫星观测的臭氧总量有一定误差. Umkehr观测反演结果表明夏季拉萨地区平流层臭氧分布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略有不同; 在对流层, 探空资料显示了该地区对流层臭氧有低值分布的特征.
利用OSU/NCC模式进行我国汛期季度和年度短期气候预测的试验
高学杰, 赵宗慈
2000, 11(2): 180-188
摘要(2898) HTML全文 (508) PDF 277KB(1480)
摘要:
该文利用OSU/NCC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耦合全球混合层海洋与海冰模式, 采用集合预报的方法, 对中国汛期降水进行了1982~1995年共14年的季度和年度综合性预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汛期降水具有一定的季度和年度预报能力, 而对部分地区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MM5在上海区域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中的改进和应用
顾建峰, 殷鹤宝, 徐一鸣, 蒋贤安, 梁旭东
2000, 11(2): 189-198
摘要(3015) HTML全文 (818) PDF 196KB(1640)
摘要:
以国家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依托, 根据上海区域气象中心计算机资源配置情况, 用NCAR-PSU/MM5V2作为动力框架, 确定了侧边界嵌套方案、积云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研制了资料分析同化方法和预报结果后处理方法及产品显示软件, 建立了上海区域气象中心第五代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可提供华东地区138个城市每3 h一次的地面要素预报.半年多准业务运行表明, 预报效果较好, 对区域内气象台站的业务预报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北坡夏季风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
杨梅学, 姚檀栋, 田立德, Ken′ichiUENO
2000, 11(2): 199-204
摘要(3761) HTML全文 (518) PDF 151KB(1355)
摘要:
根据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 (1998年5~9月) 所得到的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坡的D105站和南坡的WADD站夏季风降水资料, 对唐古拉山南北坡夏季风降水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夏季风降水频率较高.在1998年6月25日~9月19日, WADD站的降水量比D105站的降水量多48.8%, 而发生的降水次数在WADD站比D105站多10次, 两者的累积降水次数基本上差不多.同时, WADD站平均降水强度高于D105站.这两地的夏季风降水存在明显的活跃期和中断期, 7月中旬夏季风降水都不活跃.大多数情况下, 这两地的日降水量的变化有较为一致的趋势, 表明两地降水可能受同一降水过程的控制.9月初以后, 夏季风降水已明显减弱.
甘肃河东雨养农业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杨兴国, 柯晓新, 张旭东, 万信
2000, 11(2): 205-212
摘要(3188) HTML全文 (634) PDF 162KB(1844)
摘要:
利用甘肃雨养农业区11个站点的土壤湿度资料及其相关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降雨量的补给和作物土壤水分状况.该区域土壤含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小, 变异系数增大.土壤水分不足区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90 cm以上, 而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区、作物生育关键期土壤水分不足区和土壤水分充足区水分变化深度可达180 cm左右.雨季降雨量对土壤水分补给率的地域变化范围为15.3%~41.7%; 补给率除受降雨量的影响外, 土壤类型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子.除成县、临夏和西峰外, 其余各站在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量均超过100 mm, 占需水量的30%~50%.
气候因子与云南粮食生产的关系
秦剑
2000, 11(2): 213-220
摘要(3438) HTML全文 (586) PDF 157KB(1499)
摘要:
该文分析了云南近50年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对气温、降水与小麦、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2月至翌年2月的降水是小麦增减产的关键因子, ≥10 ℃的积温比降水更有利于水稻生产.同时针对制约农业增产的重要气象灾害发生时期进行诊断, 发现小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1~2月的冬旱和2~4月的倒春寒, 大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5月干旱和7~8月的低温冷害.
西藏近40年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杜军, 周顺武, 唐叔乙
2000, 11(2): 221-227
摘要(3504) HTML全文 (586) PDF 137KB(1617)
摘要:
应用西藏1952~1995年温度序列资料, 对其基本气候特征、年代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异常冷暖、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与各季气温大都具有3个暖期和2个冷期, 60年代是最冷的10年, 以秋季降温最明显, 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气温偏高. 22年、11年、3~4年是年与各季气温较为显著的周期.气候突变出现在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 60年代、70年代多异常偏冷年, 80年代多异常偏暖年, 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90年代, 大多数年份发生气温异常. 40年来, 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065 ℃/10a的倾向率上升, 近10年春秋季增温率最大.
东北地区旱涝的OLR特征分析
孙力, 安刚, 唐晓玲
2000, 11(2): 228-235
摘要(2721) HTML全文 (701) PDF 264KB(1218)
摘要:
该文选取了东北地区4个典型多雨年和4个典型少雨年, 利用OLR资料对该地区旱涝年OLR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低频振荡的传播特征进行了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东北旱涝与低纬OLR的分布及其变化密切相关, 特别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ITCZ和印度ITCZ的位置和强度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OLR的距平在旱涝年均有显著差别, 并且热带和副热带OLR低频振荡的向北传播对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华北地区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
陆佩玲, 罗毅, 刘建栋, 于强
2000, 11(2): 236-241
摘要(4632) HTML全文 (779) PDF 161KB(2735)
摘要:
在冬小麦各生育期测定了田间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及其相应的气象要素, 拟合了各生育期的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得出它们的几个特征参数:初始量子效率、最大光合速率和凸度.在华北地区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 初始量子效率大多在0.050~0.075之间变化, 最大光合速率在5~25 μmol·m-2·s-1之间变化.表明初始量子效率随生育期的变化不大, 最大光合速率在营养生长期较高, 为20~25 μmol·m-2·s-1, 在生殖生长期, 随着叶片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下降, 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湿位涡在云南冰雹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李英, 段旭
2000, 11(2): 242-248
摘要(4262) HTML全文 (719) PDF 256KB(1713)
摘要:
应用湿位涡理论, 对1997年3月云南南部频繁发生的几次冰雹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θe陡立密集区, 湿斜压涡度发展, 密集区内冰雹容易发生; 在降雹区低层为对流稳定的层结下 (MPV1 > 0), 有MPV2 < 0, 使湿斜压不稳定增强, 倾斜涡度得以发展; 冰雹易在MPV2负值区南侧或MPV2正值区北侧发生.
数值模式中的回溯时间积分格式
曹鸿兴, 封国林
2000, 11(2): 249-250
摘要(3018) HTML全文 (503) PDF 114KB(1483)
摘要:
我国冬季气温变化与采暖分析
周自江
2000, 11(2): 251-252
摘要(2490) HTML全文 (610) PDF 100KB(1389)
摘要: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局地气候监测子系统的设计研究
王有民, 张强
2000, 11(2): 253-254
摘要(2499) HTML全文 (514) PDF 83KB(1274)
摘要:
变分法在校准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中的应用
邓雪娇, 黄浩辉, 吴兑
2000, 11(2): 255-256
摘要(2466) HTML全文 (375) PDF 108KB(146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