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梅雨锋的结构特征及形成与维持

王建捷 陶诗言

王建捷, 陶诗言. 1998梅雨锋的结构特征及形成与维持.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5): 526-534..
引用本文: 王建捷, 陶诗言. 1998梅雨锋的结构特征及形成与维持.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5): 526-534.
Wang Jianjie, Tao Shiyan.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Mei-yu front in 1998. J Appl Meteor Sci, 2002, 13(5): 526-534.
Citation: Wang Jianjie, Tao Shiyan.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Mei-yu front in 1998. J Appl Meteor Sci, 2002, 13(5): 526-534.

1998梅雨锋的结构特征及形成与维持

资助项目: 

国家基础性重大项目研究计划 G1998040906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MEI-YU FRONT IN 1998

  • 摘要: 应用1998年6月中旬的分析资料, 对1998年6月16~17日暴雨时段的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的形成与维持进行了诊断分析, 确认了暴雨发生时期梅雨锋结构的一些普遍特征, 如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θse锋而不是温度的强烈对比, 梅雨锋区是一个低层正涡度带以及风和水汽的辐合带等。同时揭示了1998年6月暴雨时期梅雨锋结构的典型特征:锋区从近地面可伸展到600 hPa层 (一般认为梅雨锋只存在于800 hPa以下), 近乎垂直、略向北倾; 锋区900 hPa以下是一个大气弱对流不稳定区, 向上气层变为潮湿中性直至400 hPa, 等θse线基本上呈垂直分布; 锋区斜压性相当弱等。研究表明, 出现强降水时的梅雨锋结构已经变性或者说它是介于温带锋面结构和ITCZ结构之间的副热带锋系结构。分析还认为, 在强盛的南海季风涌和频繁的西风带扰动组配的大尺度有利背景形势下, 低层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地转偏差风对1998梅雨锋的形成和维持有明显的正贡献。
  • 图  1  1998年6月16~17日平均的850 hPaθse(K) 和风矢量分布 (a), 850 hPa水汽通量 (g·s -1·hPa-1·cm-1)(b)(图中带箭头的粗实线表示低空急流轴)

    图  2  1998年6月16~17日平均的850 hPa相对涡度 (10 -5s-1)(a), 850 hPa散度 (b), 250 hPa散度 (10-5 s-1)(c) 和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 (kg·d-1·m -2·hPa-1)(d) 分布

    图  3  1998年6月16~17日平均的θse(K) 和比湿 (g·kg -1) 沿约116°E的经向垂直分布

    (图中的粗实线为梅雨锋区上、下界)

    图  4  1998年6月16~17日平均的相对涡度(10-5S-1)(a)、散度(10-0S-1)(b)、水汽通量散度(kg·d·m-2·hPa-1)(c) 沿116°E的经向垂直分布(图中的粗实线为梅雨锋区上、下界)

    图  5  1998年6月16-17日平均的东西风(彩色区域,m/s), 比湿(黑线g·kg)和垂直速度(红线,10-4hPa/s)(a), 南北风(彩色区域,m/s),温度(蓝线,℃)和垂直速度红线(红线,10-4hPa/s)(b) 沿116°E的经向垂直分布(图中的粗实线为梅雨锋区上,下界)

    图  6  1998年6月16~17日850hPa平均的风场总变形(10-6s-1)(a), 水平运动锋生函数(10-10K·m-1·s-1)(b), 地转偏差流线分布(c)(图a中粗实线为伸展轴)

  • [1] 顾震潮. 论锋面在副热带里的性质和华中华南锋面问题. 气象学报, 1953, 24.
    [2] 谢义炳. 中国夏半年几种降水系统的分析研究. 北京: 中央气象局论文集 (一), 1956.
    [3] 陶诗言, 陈隆勋.夏季亚洲大陆上空大气环流的结构.气象学报, 1957, 28(3):234-24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195703005.htm
    [4] 张丙辰.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0.
    [5] 丁一汇.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3.
    [6] 陶诗言, 倪允琪, 赵思雄, 等.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的成因、机理和预报研究.第1版.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1.
    [7] 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1998中国大洪水与天气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9.
    [8]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第1版.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 加载中
图(6)
计量
  • 摘要浏览量:  3442
  • HTML全文浏览量:  671
  • PDF下载量:  170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1-02-21
  • 修回日期:  2001-11-26
  • 刊出日期:  2002-10-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