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异分析

庄世宇 赵声蓉 姚明明

庄世宇, 赵声蓉, 姚明明. 1998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异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2): 181-192..
引用本文: 庄世宇, 赵声蓉, 姚明明. 1998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异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2): 181-192.
Zhuang Shiyu, Zhao Shengrong, Yao Mingming. Researches on anomal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during 1998 summertime. J Appl Meteor Sci, 2005, 16(2): 181-192.
Citation: Zhuang Shiyu, Zhao Shengrong, Yao Mingming. Researches on anomal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during 1998 summertime. J Appl Meteor Sci, 2005, 16(2): 181-192.

1998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异分析

资助项目: 

国家973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 G1998040906

RESEARCHES ON ANOMAL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DURING 1998 SUMMERTIME

  • 摘要: 该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异特征和机理。与多年平均相比,1998年夏季副高总体偏强、偏西。副高的南北进退出现显著异常,尤其是7月中旬,副高突然大幅度南撤,南撤后,副高偏南维持至8月初,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出现“二度梅”。副高南撤现象从副高带的东部开始,逐渐西传。分析表明:副高的异常变化是东亚大气环流异常调整的结果,其中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异常变化对副高南撤起着重要的作用,急流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及伴随的入口区和出口区次级环流和不稳定均有利于副高在7月中旬南撤和南撤后偏南维持。T106L19全球谱模式的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高度场对急流减弱的响应与观测分析结果一致。热源和水汽汇分析、OLR分析以及热源与位势高度场SVD分析均表明:在副高南撤前,热带季风区非绝热加热显著减弱;这一结果有利于副高偏南维持;经圈环流的分析结果也与此相吻合。
  • 图  1  1979~1998年平均夏季副热带高压纬度-时间剖面图

    (a)100°E, (b)110°E, (c)120°E, (d)130°E, (e)140°E, (f)150°E (阴影部分表示500 hPa 588 dagpm以上的值; 阴影中白色实线为副高脊线 (U=0线))

    图  2  1998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纬度-时间剖面图 (说明同图 1)

    图  3  1979~1998年平均夏季副热带高压经度-时间剖面图

    (a)35°N, (b)30°N, (c)25°N, (d)20°N, (e)15°N, (f)10°N (阴影部分表示500 hPa 588 dagpm以上的值)

    图  4  1998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经度-时间剖面图 (说明同图 3)

    图  5  夏季200 hPa风场和500 hPa 588 dagpm特征等高线分布配置图

    (a)1998年7月1~13日平均, (b)1998年7月14~31日平均, (c)1979~1998年7月1~13日多年平均, (d)1979~1998年7月14~31日多年平均 (阴影覆盖区为U≥30 m/ s)

    图  6  夏季200 hPa西风沿40°N分布图 (阴影覆盖区为U≥30 m/ s)

    (a)1979~1998年平均, (b)1998年

    图  7  涡源强迫敏感性试验结果

    (a) 涡源分布 (单位:1.0 ×10 -5s -1), (b)~(f) 均为敏感性试验不同积分时间与控制试验500 hPa高度场偏差 (单位:gpm), 其中 (b)00 h, (c)24 h, (d)48 h, (e)72 h, (f)96 h

    图  8  1998年夏季区域平均的垂直积分的水汽汇 (单位:W/ d)

    (a) 南海地区 (10°~25°N, 105°~120°E), (b) 亚洲季风区 (5°~25°N, 60°~140°E)

    图  9  1998年夏季500 hPa高度场与垂直积分热源 (超前2天) SVD分析

    (a)500 hPa高度场第一模态, (b) 垂直积分热源第一模态, (c)500 hPa高度场时间系数演变, (d) 垂直积分热源时间系数演变

    图  10  1998年7月不同时段100°E~180经向平均质量流函数分布

    (a)7月1~13日, (b)7月14~30日

  • [1] 刘还珠, 姚明明.降水与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的数值模拟.应用气象学报, 2000, 11(4):385~391.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00458&flag=1
    [2] 陶诗言, 徐淑英.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气象学报, 1962, 32(1):1~1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196201000.htm
    [3] Zhuang Shiyu, Ji Liren. Persistent anomalous flows over the sub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n summe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8, 43 (8): 672~675. doi:  10.1007/BF02883574
    [4] 毕慕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振荡.气象学报, 1989, 47:468~47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198904009.htm
    [5] 叶笃正, 朱抱真.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8.
    [6] 国家气象中心编译.资料同化和中期数值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1.
    [7] Luo H B, Yanai M.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nd heat sources over the Tibetain Plateau. Mon Wea Rev, 1984, 112: 966~989. doi:  10.1175/1520-0493(1984)112<0966:TLSCAH>2.0.CO;2
    [8] Wallace J M, Smith C, Bretherton C S.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of wintertim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500hPa height anomalies. J Climate, 1992, 5: 561~576. doi:  10.1175/1520-0442(1992)005<0561:SVDOWS>2.0.CO;2
    [9] 黄荣辉, 李维京.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热源异常对东亚上空副热带高压的响应及其物理机制.大气科学, 1988, 12(特刊):107~116.
  • 加载中
图(10)
计量
  • 摘要浏览量:  2852
  • HTML全文浏览量:  605
  • PDF下载量:  130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01-24
  • 修回日期:  2004-09-10
  • 刊出日期:  2005-04-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