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夏季500 hPa副热带高压区域一次暴雨过程环流条件的诊断分析

章国材 李晓莉 乔林

章国材, 李晓莉, 乔林. 夏季500 hPa副热带高压区域一次暴雨过程环流条件的诊断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3): 396-401..
引用本文: 章国材, 李晓莉, 乔林. 夏季500 hPa副热带高压区域一次暴雨过程环流条件的诊断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3): 396-401.
Zhang Guocai, Li Xiaoli, Qiao Lin. Diagnosis of the circulation for a heavy rain event in a 500 hPa summer subtropical high region. J Appl Meteor Sci, 2005, 16(3): 396-401.
Citation: Zhang Guocai, Li Xiaoli, Qiao Lin. Diagnosis of the circulation for a heavy rain event in a 500 hPa summer subtropical high region. J Appl Meteor Sci, 2005, 16(3): 396-401.

夏季500 hPa副热带高压区域一次暴雨过程环流条件的诊断分析

资助项目: 

国家科技部“奥运气象保障技术研究”项目 

Diagnosis of the Circulation for a Heavy Rain Event in a 500 hPa Summer Subtropical High Region

  • 摘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03年7月26~27日500 hPa副热带高压区域一次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来自东北方向的冷空气入侵是此次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致使对流层中低层降温,边界层增温,使得降水区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二是造成边界层风的辐合,进而激发了整层的上升运动;三是这股冷空气为暴雨发生提供了重要水汽源。暴雨发生前南亚高压主体突然东进,高空急流轴不断东伸加强,其出口端不断向南伸展,使得对流层中层副高主体西移,同时造成日本附近的冷涡南压,为冷空气从中低层侵入暴雨发生区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
  • 图  1  2003年7月26日00:00~27日00:00降水量实况 (单位:mm)

    图  2  2003年7月26日00:00(a) 和06:00(b)500 hPa的位势高度场、温度场及风场的分布

    (粗实线为位势高度场, 间隔为20 gpm; 虚线为温度场, 间隔为1 ℃)

    图  3  25日12:00(a) 和26日06:00(b)100 hPa的位势高度场及250 hPa风速的分布图

    (粗实线为100 hPa位势高度, 间隔为40 gpm; 虚线为温度场, 间隔为2 ℃; 阴影区为250 hPa上风速大于30 m/ s的区域)

    图  4  25日12:00(a) 和26日06:00(b)950 hPa的位势高度场、温度场及风场的演变特征

    (粗实线为位势高度场, 间隔为20 gpm; 虚线为温度场, 间隔为2 ℃)

    图  5  25日12:00(a) 和26日06:00(b) 副高中心区域沿120.5°E南北垂直剖面垂直速度的演变特征 (单位:Pa/ s)

  • [1] 黄士松, 余志豪.副热带高压结构及其同大气环流有关若干问题的研究.气象学报, 1962, 31(4):339~35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1962S1005.htm
    [2] 吴国雄, 丑纪范, 刘屹岷, 等.副热带高压研究进展及展望.大气科学, 2003, 27(4):503~51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XK200304005.htm
    [3] 刘屹岷, 吴国雄.副热带高压研究回顾及对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气象学报, 2000, 58(4):500~51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200004013.htm
    [4] 何金海, 周兵, 温敏, 等.关于西太平洋高压的垂直环流结构和年际变动特征及其机制研究.暴雨·灾害, 2004, 4 (1):24~3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JZ200104002.htm
    [5] 黄新华.副高脊控制下大雨暴雨的探讨.广西气象, 1989, 10(2):1~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QX198902000.htm
    [6]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2.670~683.
    [7] 杨大升, 刘余斌, 刘式适.动力气象学(修订本).北京:气象出版社, 1983.39~47.
  • 加载中
图(5)
计量
  • 摘要浏览量:  3535
  • HTML全文浏览量:  746
  • PDF下载量:  148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4-14
  • 修回日期:  2004-09-30
  • 刊出日期:  2005-06-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