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7月3日梅雨锋切变线上的β-中尺度暴雨云团分析

方宗义 项续康 方翔 李小龙

方宗义, 项续康, 方翔, 等. 2003年7月3日梅雨锋切变线上的β-中尺度暴雨云团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5): 569-575..
引用本文: 方宗义, 项续康, 方翔, 等. 2003年7月3日梅雨锋切变线上的β-中尺度暴雨云团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5): 569-575.
Fang Zongyi, Xiang Xukang, Fang Xia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meso-β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over meiyu fronton 3 July 2003. J Appl Meteor Sci, 2005, 16(5): 569-575.
Citation: Fang Zongyi, Xiang Xukang, Fang Xia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meso-β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over meiyu fronton 3 July 2003. J Appl Meteor Sci, 2005, 16(5): 569-575.

2003年7月3日梅雨锋切变线上的β-中尺度暴雨云团分析

资助项目: 

国家基础研究项目基金“ 我国华南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2004CB418305

ANALYSIS OF THE MESO-β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 OVER MEIYU FRONTON 3 JULY 2003

  • 摘要: 利用多种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及加工产品,对2003年7月3日产生在皖北的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分析表明:在切变线云带上有11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水平范围约100km,生命史约5h;其背景场是整个对流云区内具有高湿、正涡度和上升运动的特征,它们促使切变线内高湿斜压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β-中尺度云团发展,产生很强的降水,云团的水凝物廓线上部的可降水冰和云冰含量很高,最大值达0.8g/kg,最大高度达18km,云顶亮温低于-80℃。
  • 图  1  2003年7月3日04:00红外云图

    图  2  2003年7月3日00:00 700 hPa和200 hPa的分析图

    (a)700 hPa矢量场(单位:m • s)和相对湿度场(单位:%,(b)700 hPa流场和滴度场(单位:10-5s-1), (c)200 hPa流场和等风速线(单位:m • s-1), (d) 200 hPa散度场(单位:10-5s-1)

    图  3  2003年7月3日00:00沿116°E的经向垂直剖面图

    (a)相对湿度(单位:%), (b)涡度(单位:10-5s-1),(c)垂直速度(单位:Pa·s-1)

    图  4  由2003年7月3日01:00的TRMM卫星TMI资料处理得到的沿33.1°N的纬向水凝物垂直剖面图(单位:g/kg)

    (a)可降雨水,(b)可降水冰,(c)水云,(d)冰云

    图  5  2003年7月3日05:22 AMSU-B 150 GHz低亮温区与静止气象卫星红外云图的叠加显示图

    表  1  2003年7月3日00:00~23:00(世界时,下同),江淮地区β-中尺度云团活动一览表

  • [1] 丁一汇主编.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3.89~93.
    [2] Fang Zongyi.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medium-scale cloud clusters over the changjiang basin in summer.Advanced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85, 2(3):122~128.
    [3] 项续康, 江吉喜.我国南方地区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应用气象学报, 1996, 6(1):9~17.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950102&flag=1
    [4] Moddox R A.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es.Bul l Amer Meteor S oc, 1980, 61 :1374~1387. doi:  10.1175/1520-0477(1980)061<1374:MCC>2.0.CO;2
    [5] Kummerow, Hong C Y, Olson W S, et al.T he evolution of the Goddard Profiling algorithm (GPROF)for rainfall estimation from passive microwave sensors.J Appl Meteor, 2001, 40 :1801~1820. doi:  10.1175/1520-0450(2001)040<1801:TEOTGP>2.0.CO;2
    [6] 李小青.用TRMM资料反演降水强度和水凝物垂直结构:[ 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03. http://cn.bing.com/academic/profile?id=423aa76f9c849758f91dbeb831de8412&encoded=0&v=paper_preview&mkt=zh-cn
  • 加载中
图(5) / 表(1)
计量
  • 摘要浏览量:  3758
  • HTML全文浏览量:  618
  • PDF下载量:  139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4-02
  • 修回日期:  2005-03-10
  • 刊出日期:  2005-10-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