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演变趋势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张莉 丁一汇 任国玉

张莉, 丁一汇, 任国玉. 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演变趋势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5): 583-592..
引用本文: 张莉, 丁一汇, 任国玉. 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演变趋势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5): 583-592.
Zhang Li, Ding Yihui, Ren Guoyu. Variation of dust weather and its climatic attribution analysis in northern partof China. J Appl Meteor Sci, 2005, 16(5): 583-592.
Citation: Zhang Li, Ding Yihui, Ren Guoyu. Variation of dust weather and its climatic attribution analysis in northern partof China. J Appl Meteor Sci, 2005, 16(5): 583-592.

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演变趋势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资助项目: 

科技部公益项目“ 我 国西北地区生态气候环境监测、预测方法研究” WY-2001-02

国家“ 十五” 科技攻关项目课题“ 全球与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测” 2001BA611B-01

VARIATION OF DUST WEATHER AND ITS CLIMATIC ATTRIBUTION ANALYSIS IN NORTHERN PARTOF CHINA

  • 摘要: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北方1954~2001年年、季沙尘天气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主要气候要素,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春气压梯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造成我国北方沙尘天气频率显著下降的直接自然原因是沙尘源区和发生区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主要沙尘源区降水量特别是春季及其前冬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由于源区降水增加引起的大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的改善。冬春季节气压梯度的减小是风速减小、进而导致沙尘日数减小的关键间接因素。
  • 图  1  研究区域示意图

    (斜线区为计算北方沙尘天气发生次数的区域, 阴影部分为区域平均气候要素的计算区域)

    图  2  1954~2001年我国北方平均沙尘天气年发生日数的变化

    (a)沙尘天气年发生日数,(b)北方平均沙尘暴、扬沙、浮尘和沙尘天气 总日数演变趋势MK检验

    图  3  1954~2001年我国北方各季平均沙尘日数演变趋势的MK检验

    图  4  我国北方各站年沙尘天气发生日数与各气候要素的关系及相关检验结果

    (a)降水量,(b)平均相对湿度,(c)平均风速,(d)日平均风速≥5 m/s天数,(e)平均温度,(f)干燥度(黑点标注的为显著水平达0.05的站点)

    图  5  1954~2001年冬、春两季1000 hPa区域平均位势高度差值年际变化

    (实线:冬季, 区域45°~55°N, 85°~100°E平均与区域35°~45°N, 85°~100°E平均之差;虚线:春季, 区域45°~55°N, 80°~90°E平均与区域35°~45°N, 80°~90°E平均之差)

    图  6  我国北方各站春季沙尘日数与春季降水(a)和冬春两季降水总量(b)的相关关系

    (黑点标注的为显著水平达0.05的站点)

    表  1  北方各季平均沙尘天气日数与各气候要素相关关系

    表  2  北方各季平均沙尘暴发生日数与各气候要素相关关系

  • [1] 徐国昌, 陈敏连, 吴国雄.甘肃省“4.22” 特大沙尘暴分析.气象学报, 1979, 37(4):26~35.
    [2] 胡金明, 崔海亭, 唐志尧.中国沙尘暴时空特征及人类活动对其发展趋势的影响.自然灾害学报, 1999, 8(4):49~5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ZH199904006.htm
    [3] 王式功, 董光荣, 陈惠忠, 等.沙尘暴研究的进展.中国沙漠, 2000, 20(4):349~35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SS200004001.htm
    [4] 牛生杰, 孙继明, 桑建人.贺兰山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中国沙漠, 2000, 20(1):55~5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SS200001010.htm
    [5] 邱新法, 曾燕, 缪启龙.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径.地理学报, 2001, 56(3):316~32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XB200103007.htm
    [6] 周自江.近45年中国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第四纪研究, 2001, 21(1):9~1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SJJ200101001.htm
    [7] 周自江, 王锡稳, 牛若芸.近47年中国沙尘暴气候特征研究.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2):193~200.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20225&flag=1
    [8] 周秀骥, 徐祥德, 颜鹏, 等.2000年春季沙尘暴动力学特征.中国科学(D辑), 2002, 32(4):327~33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DXK200204007.htm
    [9] 夏训诚, 杨根生.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灾害及防治.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
    [10] 钱正安, 贺慧霞, 瞿章, 等.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分级标准和个例谱及其统计特征.中国沙尘暴研究.北京:气象 出版社, 1997.1~10.
    [11] 王式功, 杨德保, 金炯, 等.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分析.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资源与环境科学分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364~370.
    [12] 王社教.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30(3):81~8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SS200103011.htm
    [13] 全林生, 时少英, 朱亚芬, 等.中国沙尘天气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气候原因.地理学报, 2001, 56(4):477~48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XB200104010.htm
    [14] 王式功, 王金艳, 周自江, 等.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地理学报, 2003, 58(2):193~20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XB200302004.htm
    [15] 叶笃正, 丑纪范, 刘纪远, 等.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地理学报, 2000, 55(5):513~52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XB200005000.htm
    [16] 陆均天,邹旭皑, 王锦贵, 等.近3年我国沙尘天气较频繁发生的原因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8(1):107~11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YH200301012.htm
    [17] 申元村, 杨勤业, 景可, 等.我国的沙暴、尘暴灾害及其防治.中国减灾, 2001, 11(2):28~3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JI200102010.htm
    [18] 欧阳海, 郑步忠, 王雪娥, 等.农业气候学.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0.286.
    [19] Jones P D, Hulme M.Calculating regional climatic time series fort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methods and illustrations.Int J Climatol, 1996, 16 :361~377. doi:  10.1002/(ISSN)1097-0088
    [20]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9.468.
    [21] 陈隆勋, 朱文琴.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气象学报, 1998, 56(3):257~27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803.000.htm
    [22] 任国玉, 吴虹, 陈正洪.我国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应用气象学报, 2000, 11(3):322~330.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00348&flag=1
    [23] 施雅风, 沈永平, 李栋梁, 等.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第四纪研究, 2003, 23(2):152~16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SJJ200302004.htm
    [24] Qian Weihong, Quan Lingshen, Shi Shaoyin.Variation of the dust storm in China and it s climatic control.J Climate, 2002, 15 :1216~1229. doi:  10.1175/1520-0442(2002)015<1216:VOTDSI>2.0.CO;2
    [25] 龚道溢, 王绍武.西伯利亚高压的长期变化及全球变暖可能影响的研究.地理学报, 1999, 54 (2):125~13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XB902.003.htm
  • 加载中
图(6) / 表(2)
计量
  • 摘要浏览量:  6028
  • HTML全文浏览量:  681
  • PDF下载量:  197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10-20
  • 修回日期:  2005-06-24
  • 刊出日期:  2005-10-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