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广东省三次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周海光 刘延英 刘蔚

周海光, 刘延英, 刘蔚. 1998年广东省三次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1): 10-18..
引用本文: 周海光, 刘延英, 刘蔚. 1998年广东省三次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1): 10-18.
Zhou Haiguang, Liu Yanying, Liu Wei. Analysis of the moist available energy of three cases of Guangdong heavy rain in 1998. J Appl Meteor Sci, 2006, 17(1): 10-18.
Citation: Zhou Haiguang, Liu Yanying, Liu Wei. Analysis of the moist available energy of three cases of Guangdong heavy rain in 1998. J Appl Meteor Sci, 2006, 17(1): 10-18.

1998年广东省三次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资助项目: 

科技部2002年度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 2002DIA20013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004CB418305

Analysis of the Moist Available Energy of Three Cases of Guangdong Heavy Rain in 1998

  • 摘要: 湿有效能量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发展和维持等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利用改进的计算湿有效能量表达式, 计算了1998年5月14—15日、5月23—24日和6月8—9日广东省三次暴雨的湿有效能量, 分析了暴雨区湿有效能量的时间演变特征、空间演变特征、水平积聚以及与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前后湿有效能量有显著差异, 暴雨开始时湿有效能量高, 暴雨过后湿有效能量低, 前后相差6×105 J/m2以上; 三次大降水时段都是在南北湿有效能量差最大值附近, 在大降水前, 南北湿有效能量差数值的增大主要是由于长江中游的低能区的加强和南扩造成的; 长江中游的低能区对三次暴雨大降水有重要影响, 这说明中纬度对广东省暴雨的重要性; 大降水时段处于湿有效能量平均积聚量最强的时候, 此时, 广东省的积聚量远高于长江中游地区。
  • 图  1  广东省全省测站3 h降水量之和

    (a) 1998年5月14—15日, (b) 1998年5月23—24日, (c) 1998年6月8—9日

    图  2  湿有效能量的时间演变序列图

    (粗黑线为强降水时段, 下同) (a) 1998年5月14—15日, (b) 1998年5月23—24日, (c) 1998年6月8—9日

    图  3  湿有效能量相对量 (Ed1p)

    (a) 1998年5月14—15日, (b) 1998年5月23—24日, (c) 1998年6月8—9日

    图  4  南北湿有效能量差 (Ed12)

    (a) 1998年5月14—15日, (b) 1998年5月23—24日, (c) 1998年6月8—9日

    图  5  湿有效能量平均积聚量 (EMAJ1)

    (a) 1998年5月14—15日, (b) 1998年5月23—24日, (c) 1998年6月8—9日

    图  6  湿有效能量的水平积聚量 (EJd12)

    (a) 1998年5月14—15日, (b) 1998年5月23—24日, (c) 1998年6月8—9日

    表  1  暴雨a单站最大降水量

    表  2  暴雨b单站最大降水量

    表  3  暴雨c单站最大降水量

  • [1] 陶诗言, 朱文妹, 赵卫.论梅雨的年际变异.大气科学, 1988, 12(特刊): 13-21.
    [2] 王建捷, 郭肖容.1996年初次华南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分析.应用气象学报, 1997, 8(3): 258-268.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970338&flag=1
    [3] 柏晶瑜, 徐祥德.1998年青藏高原春季地温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暴雨影响的研究.应用气象学报, 1999, 10(4): 478-48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899&filename=YYQX199904011&v=Mjg3NTM0OUVaW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kwyZlkrWnFGeXJrVnJ6TlBEVGFkckt4RjlqTXE=
    [4] 薛纪善.1994华南夏季特大暴雨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9: 1-185.
    [5] 陶诗言, 倪允琪, 赵思雄, 等.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的形成机理与预报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1: 1-184.
    [6] 周秀骥.98华南暴雨与科学试验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7] 仪清菊, 刘品, 王明志.1998年华南暴雨试验期暴雨过程概述.气象科技, 1999, (3): 33-3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KJ199903008.htm
    [8] 常越, 薛纪善, 何金海.水汽场初值调整及其对华南降水预报贡献的研究.应用气象学报, 2000, 11(1): 28-35.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00107&flag=1
    [9] 王鹏云, 肖乾广, 林永辉, 等.卫星遥感地表植被及其在华南暴雨中尺度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试验.应用气象学报, 2001, 12 (3): 288-296.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10340&flag=1
    [10] 王鹏云, 阮征, 康红文.华南暴雨中云物理过程的数值研究.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1): 78-87.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20109&flag=1
    [11] 徐国强, 朱乾根, 冉玉芳.1998年南海及其附近地区夏季风的爆发特征及其机制分析卷.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5): 535-549.
    [12] 吴庆梅, 程明虎, 苗春生.用TRMM资料研究江淮、华南降水的微波特性.应用气象学报, 2003, 14(2): 206-214.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30225&flag=1
    [13] 孙健, 赵平, 周秀骥.一次华南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及复杂地形的影响.气象学报, 2002, 60(3): 333-34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200203008.htm
    [14] 陈静, 薛纪善, 颜宏.华南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的不确顶性与集合预报试验.气象学报, 2003, 61(4): 432-44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200304004.htm
    [15] Lorenz E N.Available energy and the maintenance of a moist circulation.Tellus, 1978, 30: 15-31. doi:  10.1111/j.2153-3490.1978.tb00815.x/references
    [16] Lorenz E N.Numerical evaluation of moist available energy.Tellus, 1979, 31: 230-235. doi:  10.1111/j.2153-3490.1979.tb00901.x/references
    [17] 吴宝俊.湿有效位能及其在暴雨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气象, 1982, 8(11): 4-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X198211002.htm
    [18] 刘延英, 吴宝俊.陕南暴雨湿有效位能分析∥1981年我国异常天气分析预报技术文集.北京:国家气象中心, 1983: 72-77.
    [19] 刘延英, 孙建.一次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收支分析∥湿有效能量应用文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5: 16-23.
    [20] 刘延英, 许晨海, 吴宝俊.1990年京津冀三次暴雨的分析.应用气象学报, 1993, 4(3):349-35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093&filename=YYQX199303013&v=MjEyNDhGOUxNckk5RVo0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DJmWStacUZ5cmtWYnJLUERUYWRyS3g=
    [21] 刘延英, 钱玉英, 翟盘茂.一个内陆台风的湿有效能量分析.应用气象学报, 1995, 6(1): 63-69.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950109&flag=1
    [22] 刘延英, 仪清菊, 周丽, 等.1991年江淮梅雨的湿有效能量分析.气象学报, 1999, 57(6): 741-75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199906009.htm
    [23] 周海光, 刘延英, 石定朴.广东"5.24"暴雨的湿有效能量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26(6):859-86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QX200306018.htm
    [24] 周晓平, 伏建国.9608号台风低压暴雨形势和能量场分析.气象, 1997, 23(8): 46-4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X708.010.htm
    [25] 仪清菊, 刘延英, 许晨海.北京1980~1994年降雪的天气气候分析.应用气象学报, 1999, 10(2):249-254.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990253&flag=1
    [26] 许晨海, 张纪淮, 朱福康.用能量分析方法识别冰雹云.气象, 2001, 27(7): 35-4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X200107008.htm
    [27] 许晨海, 孔燕燕, 张纪淮, 等.中高层湿-比有效能量与雹云发生发展.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1): 122-124.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20115&flag=1
    [28] 王中, 周毅.2002年6月13日重庆区域大暴雨分析.气象, 2004, 30(5): 30-3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X200405006.htm
    [29] 马旭林, 刘还珠, 薛纪善, 等.江淮梅雨锋强暴雨低涡系统发生发展的数值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27(3): 347-35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QX200403007.htm
  • 加载中
图(6) / 表(3)
计量
  • 摘要浏览量:  2726
  • HTML全文浏览量:  700
  • PDF下载量:  114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2-01
  • 修回日期:  2005-04-29
  • 刊出日期:  2006-02-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