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连地区大雾特征

梁军 张胜军 隋洪起 邹耀仁

梁军, 张胜军, 隋洪起, 等. 大连地区大雾特征.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1): 28-35..
引用本文: 梁军, 张胜军, 隋洪起, 等. 大连地区大雾特征.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1): 28-35.
Liang Jun, Zhang Shengjun, Sui Hongqi,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fog in Dalian. J Appl Meteor Sci, 2009, 20(1): 28-35.
Citation: Liang Jun, Zhang Shengjun, Sui Hongqi,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fog in Dalian. J Appl Meteor Sci, 2009, 20(1): 28-35.

大连地区大雾特征

资助项目: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5E21SF151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Fog in Dalian

  • 摘要: 选取2007年2月和4月出现在大连及其沿海地区的两次大雾过程, 采用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探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对其环境场、热力和动力作用等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雾期间, 中高纬度地区高空纬向暖干气流和对流层中下层西南暖湿气流, 为大雾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风场条件。低层大气稳定层结的建立及暖干空气与雾层的上下叠置, 有利于大雾的维持。黄渤海的海温作用使冬季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增温变性, 有利于辐射雾形成发展, 使春季的暖气团冷却凝结, 有利于平流冷却雾的生成维持。伴有冷平流东移南下的偏北风是促使持续大雾消散的动力因子。
  • 图  1  2007年2月20-22日大连、长海(a) 和4月11-12日大连(b) 能见度演变

    Fig. 1  Evolution of visibility from Feb 20 to 22(a) and from Apr 11 to 12(b) in 2007

    图  2  2007年2月20日08:00(a) 和4月11日08:00(b)850hPa温度场(单位:℃) 和1000hPa风矢量场(单位:m/s)

    Fig. 2  Temperature at 850hPa (unit:℃) and wind field at 1000hPa (unit:m/s) at 08:00 on Feb 20, 2007(a) and 08:00 on Apr 11, 2007(b)

    图  3  小长山4月旬平均气温与平均海表温度的差值

    Fig. 3  The difference of ten-day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sea-surface temperature in Apr of Xiaochangshan

    图  4  2007年2月19日08:00-23日08:00大雾期间大连的风场(a)、相对湿度(单位:%) (b)、大雾区域平均温度平流(单位:10-5K·s-1) (c) 和垂直速度(单位:10-1Pa·s-1)(d) 时间剖面图

    Fig. 4  The wind (a) and relative humidity (unit:%) (b) from sounding of Dalian, the time cross-section of mean temperature advection (unit:10-5K·s-1)(c) and vertical velocity (unit:10-1Pa·s-1)(d) from 08:00 19 Feb to 08:00 23 Feb 2007 in fog region

    图  5  2007年4月10日08:00-14日08:00大雾期间大连的风场(a)、相对湿度(单位:%)(b)、大雾区域平均温度平流(单位:10-5K·s-1)(c) 和垂直速度(单位:10-1Pa·s-1)(d) 时间剖面图

    Fig. 5  The wind (a) and relative humidity (unit:%)(b) from sounding of Dalian, the time cross-ssection of mean temperature advection (unit:10-5K·s-1)(c) and vertical velocity (unit:10-1Pa·s-1)(d) from 08:00 10 Apr to 08:00 14 Apr 2007 in fog region

    图  6  2007年2月21日08:00大连温度(a) 和相对湿度(b) 廓线

    Fig. 6  The temperature (a) and relative humidity (b) from sounding of Dalian at 08:00 21 Feb 2007

    图  7  2007年4月11日08:00大连温度(a) 和相对湿度(b) 廓线

    Fig. 7  The temperature (a) and relative humidity (b) from sounding of Dalian at 08:00 11 Apr 2007

  • [1] 刘小宁, 张洪政, 李庆祥, 等.我国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2):220-271. http://qk.cams.cma.gov.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50227&flag=1
    [2] 张飒, 冯建设.济青高速公路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影响.气象, 2005, 31(2):70-7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X200502016.htm
    [3] 杨中秋, 许绍祖, 耿骠.舟山地区春季海雾的形成和微物理结构.海洋学报, 1989, 11(4):431-43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EAC198904004.htm
    [4] 黄玉生, 许文荣, 李子华, 等.西双版纳地区冬季辐射雾的初步研究.气象学报, 1992, 50(1):112-11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199201012.htm
    [5] 李子华, 黄建平, 彭虎. 1996年南京连续5天浓雾的物理结构特征.气象学报, 1999, 57(5):622-63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199905011.htm
    [6] 吴洪, 柳崇健, 邵洁, 等.北京地区大雾形成的分析和预报.应用气象学报, 2000, 11(1):123-127. http://qk.cams.cma.gov.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00118&flag=1
    [7] 宋润田.平流雾和辐射雾时边界层温度场及风场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海洋预报, 2000, 17(3):11-2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YYB200003001.htm
    [8] 宋润田, 金永利.一次平流雾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及其逆温控制因子的分析.热带气象学报, 2001, 17(4):443-45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DQX200104013.htm
    [9] 樊琦, 王安宇, 范绍佳, 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辐射雾的数值模拟研究.气象科学, 2004, 24(1):1-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KX200401000.htm
    [10] 董剑希, 雷恒池, 胡朝霞, 等.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一次大雾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11(2):175-18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YH200602004.htm
    [11] 石红艳, 王洪芳, 齐琳琳, 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辐射雾的数值模拟.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6(4):404-40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FJL200504022.htm
    [12] 张红岩, 周发琇, 张晓慧.黄海春季海雾的年际变化研究.海洋与湖沼, 2005, 36(1):36-4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YFZ200501005.htm
    [13] 崔晶, 楮昭利.威海市沿海大雾的特点及预报.气象科技, 2001, 29(4):55-5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KJ200104013.htm
    [14] 何立富, 李峰, 李泽椿.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动力和热力特征.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2):160-168. http://qk.cams.cma.gov.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60228&flag=1
    [15] 何立富, 陈涛, 毛卫星.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成因分析.热带气象学报, 2006, 22(4):340-35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DQX200604004.htm
    [16] 王彬华.海雾.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3:1-352.
    [17] 功学忠, 方玉玲.北京城近郊秋雾的分析及预报.北京气象, 1998, (2):11-15.
    [18] 康志明, 尤红, 郭文华, 等. 2004年冬季华北平原持续大雾天气的诊断分析.气象, 2005, 31(12):51-5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X200512010.htm
  • 加载中
图(7)
计量
  • 摘要浏览量:  4071
  • HTML全文浏览量:  728
  • PDF下载量:  227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06-10
  • 修回日期:  2008-11-24
  • 刊出日期:  2009-02-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