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

陈峪 任国玉 王凌 邹旭恺 张强

陈峪, 任国玉, 王凌, 等. 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5): 539-545..
引用本文: 陈峪, 任国玉, 王凌, 等. 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5): 539-545.
Chen Yu, Ren Guoyu, Wang Ling, et al. Temporal change of warm winter events over the last 56 years in China. J Appl Meteor Sci, 2009, 20(5): 539-545.
Citation: Chen Yu, Ren Guoyu, Wang Ling, et al. Temporal change of warm winter events over the last 56 years in China. J Appl Meteor Sci, 2009, 20(5): 539-545.

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

资助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07BAC29B06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07BAC03A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575039

Temporal Change of Warm Winter Events over the Last 56 Years in China

  • 摘要: 对冬季平均气温序列采用三分位方法确定单站暖冬阈值, 并将单站暖冬分为弱和强两个等级。以此为基础, 确定区域暖冬和全国暖冬的界定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区域暖冬采用站点相对比例确定, 全国暖冬采用暖冬面积相对比例界定。对我国1952— 2007年的暖冬事件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暖冬频率高于北方, 强暖冬多发区出现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北方单站暖冬指数上升幅度大于南方, 表明北方暖冬事件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以1986年为界, 前期 (1952— 1985年) 南、北方各区域均很少出现暖冬, 南方各区暖冬频率略高于北方各区, 后期 (1986—2007年) 各区暖冬年大为增加, 北方各区增加最明显且超过了南方; 56年中, 全国性暖冬共发生15次 (年), 其中强暖冬共有5次 (年); 全国暖冬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 在有效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暖冬面积每10年增加10%。
  • 图  1  单站暖冬指数线性趋势分布 (单位: ℃/ 10 a)

    Fig. 1  Linear trends of warm winter indices for stations (unit : ℃/ 10 a)

    图  2  1952—1985年和1986— 2007年各区域暖冬频率比较

    Fig. 2  Comparison of regional warm winter frequencies between 1952— 1985 and 1986— 2007 for the eight regions

    图  3  1952— 1985年和1986— 2007年冬季平均气温距平不低于0.5 ℃年数比较

    Fig. 3  Comparison of years with region-aver aged winter mean temperature anomalies above 0.5 ℃ between 1952— 1985 and 1986— 2007 for the eight regions

    图  4  1952— 2007年全国暖冬指数变化

    Fig. 4  Change in national warm winter indices during period of 1952-2007

    表  1  各区不同年代暖冬频率比较 (单位:%)

    Table  1  Frequency of warm winter events for regions and decades (unit :%)

    表  2  区域暖冬指数趋势系数及线性趋势

    Table  2  Trends of regional warm winter indices for the eight regions

  • [1] IPCC.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Ⅰ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PC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 -996.
    [2] 任国玉, 初子莹, 周雅清, 等.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4) : 702-71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YH200504001.htm
    [3] 唐红玉, 翟盘茂, 王振宇.1951~2002年中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4) : 728 -73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YH200504003.htm
    [4] 黄嘉佑, 胡永云.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气象学报, 2006, 64(5) : 614 -62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200605007.htm
    [5] 翟盘茂, 潘晓华.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地理学报, 2003, 58(9) :1 -1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XB2003S1000.htm
    [6] 陈隆勋, 邵永宁, 张清芬, 等.近四十年我国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应用气象学报, 1991, 2(2) : 164 -173.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910215&flag=1
    [7] 马柱国, 符淙斌, 任小波, 等.中国北方年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增暖的联系.地理学报, 2003, 58 (9) : 11 -1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XB2003S1001.htm
    [8] 屠其璞, 邓自旺, 周晓兰.中国气温的区域特征研究.气象学报, 2000, 58(3) : 289 -296.
    [9] 李栋梁, 彭素琴, 姚辉.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平均产气温的气候特征.大气科学, 1995, 19(3) : 192-19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XK502.007.htm
    [10] 魏凤英, 曹鸿兴, 王丽萍.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进程的统计事实.应用气象学报, 2003, 14(1) :79 -86.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30109&flag=1
    [11] 缪启龙, 许遐祯, 潘文卓.南京56年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应用气象学报, 2008, 19(5) : 620-626.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80514&flag=1
    [12] 王凌, 张强, 陈峪, 等.1956 —2005年中国暖冬和冬季温度变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3(1) : 26 -3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BH200701005.htm
    [13] 周自江, 王颖.中国近46年冬季气温序列变化的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0, 23(1) : 106-11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QX200001016.htm
    [14] 龚道溢, 王绍武.近百年我国的异常暖冬与冷冬.灾害学, 1999, 14(2) : 63 -6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XU902.013.htm
    [15] 陈峪, 王凌, 邹旭恺, 等.GB/ T 21983 —2008暖冬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16] 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17] 朱艳峰, 谭桂容, 王永光.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空间模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3(5) : 266 -27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BH200705006.htm
    [18] 康丽华, 陈文, 魏科.我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的关系.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11(3) : 330 -33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YH200603008.htm
    [19] Li Q X, Dong W J.Detecting and adjusting temporal inhomogeneity in Chines e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data.Adv Atmos Sci, 2004, 21 (2) : 260 -268. doi:  10.1007/BF02915712
    [20] 周雅清, 任国玉.华北地区地表气温观测中城镇化影响的检测和订正.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4) : 743 -75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YH200504005.htm
  • 加载中
图(4) / 表(2)
计量
  • 摘要浏览量:  3613
  • HTML全文浏览量:  731
  • PDF下载量:  193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10-14
  • 修回日期:  2009-04-29
  • 刊出日期:  2009-10-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