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50年我国日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

于淑秋

于淑秋. 近50年我国日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6): 787-793..
引用本文: 于淑秋. 近50年我国日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6): 787-793.
Yu Shuqiu.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analysis and forecast research about the heavy fog in Huzhou. J Appl Meteor Sci, 2005, 16(6): 787-793.
Citation: Yu Shuqiu.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analysis and forecast research about the heavy fog in Huzhou. J Appl Meteor Sci, 2005, 16(6): 787-793.

近50年我国日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

资助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2003CB716806

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 2004DFA06100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ANALYSIS AND FORECAST RESEARCH ABOUT THE HEAVY FOG IN HUZHOU

  • 摘要: 应用近50年我国234个测站的日平均温度资料,研究了最高(低)日平均温度、各种界限温度日数、生长季节长度及有效积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夏季最高日平均温度以上升为主,新疆南部和黄淮的部分地区为下降趋势;最低日平均温度北方大部地区有较明显的升温趋势,新疆南部及长江流域则有下降趋势;在冬季,无论是最高日平均温度还是最低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均以上升为主,北方尤为明显;日平均温度高于30℃的炎热日数近50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日平均温度为20~30℃的温暖日数却有增加。低于5℃的冷日日数基本上也是减少的。日平均温度低于-10℃的严寒日数,在40º~45 º N的新疆、内蒙古西部、东北中南部地区减少得更为明显。除西南东部等少数地方外,我国大部分地区近50年来生长季节延长,有效积温增加。
  • 图  1  本研究所使用温度资料的观测站点分布图

    图  2  近50 年最高/最低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单位:℃/10 a)

    (a)夏季最高日平均温度,(b)夏季最低日平均温度,(c)冬季最高日平均温度,(d)冬季最低日平均温度

    图  3  近50 年温度高于35 ℃(a)、高于30 ℃(b)、高于20 ℃(c)的日数变化(单位:d)

    图  4  近50 年温度低于5 ℃(a)、低于0 ℃(b)、低于-10 ℃(c)的日数变化(单位:d)

    图  5  近50 年生长季长度(单位:d)(a)和有效积温(单位:℃)(b)变化

  • [1] 张先恭,李小泉.本世纪我国气温变化的某些特征.气象学报,1982,40(2):198-20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B198202007.htm
    [2] 屠其璞.近百年来我国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周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4,(2):151-16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QX198402002.htm
    [3] 赵汉光.我国异常冬暖的时空变化及其环流特征的分析.气象,1989,15(11):15-2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X198911003.htm
    [4] 林学椿,于淑秋.近40年我国气候趋势.气象,1990,16(10):16-2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XXX199010004.htm
    [5] 陈隆勋,邵永宁,张清芬.近40年我国气候变化初步分析.应用气象学报,1991,2(2):164-173。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910215&flag=1
    [6] Li Xiaowen,Zhou Xiuji,Li Weiliang,et al.The cooling of Sichuan province in recent 40 years and its probable mechanisms.Acta Mteteor Sinica,1995,(9):57-68。 http://cn.bing.com/academic/profile?id=97176adcbf999fa7c1319f3144dc43d7&encoded=0&v=paper_preview&mkt=zh-cn
    [7] 唐国利.我国气温标准序列的趋势变化分析.气候变化规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论文(第一集).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196-199。
    [8] 王伯民.我国降水标准序列的趋势变化分析.气候变化规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论文(第一集).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200-206。
    [9] 宋连春.近40年我国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应用气象学报,1994,5(1):119-123。 http://qikan.camscma.cn/jam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940120&flag=1
    [10] 任福民,翟盘茂.1951-1990 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大气科学,1998,22(2):217-22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XK802.009.htm
    [11] 徐铭志,任国玉.近40年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变化.应用气象学报,2004,15(3):306-312。
  • 加载中
图(5)
计量
  • 摘要浏览量:  3649
  • HTML全文浏览量:  590
  • PDF下载量:  253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4-11
  • 修回日期:  2005-09-16
  • 刊出日期:  2005-12-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