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0年  第1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能量平衡气候模式的敏感性试验
赵宗慈
1990, 1(3): 225-231
摘要:
本文利用简单的一维能量平衡模拟全球冰雪面积增减,太阳常数增减,地面反照率增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减以及气溶胶浓度增减等对全球温度的影响。同时还模拟多个因子综合对冰河期的影响。敏感试验给出各种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全球温度影响的可能的数值结果,从而为保护大气与环境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华南地区中尺度对流性云团
江吉喜, 叶惠明, 陈美珍
1990, 1(3): 232-241
摘要:
本文运用1980—1988年4—10月短时间间隔的GMS云图和常规气象资料,在我国华南地区共普查出176个中尺度对流性云团。根据云团面积大小分成三类,分别统计和分析了它们的特征。总结出了云团发生、发展的两个模型,并对两个典型例子作了简要分析和讨论。所得结果表明:中尺度对流性云团是华南地区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主要成员;近地面层的风场和水汽场的辐合及地形强迫,是云团发生的主要机制;低空急流和季风云涌是云团发展的最重要因子。
台风委员会决定于1990年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组织台风特殊试验
张婉佩
1990, 1(3)
摘要(2512) PDF 54KB(1014)
摘要:
1990年台风特殊试验(SPECTRUM 即台风转向与异常移动的特殊试验)是针对美、苏分别在1990年台风季节,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实施台风现场试验计划提出的。这次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台风委员会(TC)成员在研究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运动所需要的加密观测资料,以便达到改进热带气旋业务预报的目的。为了达到试验的预期效果,TC 特殊台
1986年6月26—27日京津冀大暴雨的数值试验研究
潘在桃, 王鹏云
1990, 1(3): 242-252
摘要:
用移植到DPS-7机上的美国PSU/NCAR中尺度模式MM4对1986年6月26—27日京津冀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高空对流区附近风速减小和低空急流核加强并通过暴雨区对暴雨起决定性的影响;潜热的反馈作用、下垫面提供的热量和水汽通量对降水有重要影响。大陆以东洋面的水汽供应以及西北涡在这次暴雨过程中的作用不显著。另外,采用显式降水方案后,预报的降水落区、中心位置和量值均有所改进。
GMS卫星展宽数字资料接收和实时图象系统研制
徐建平, 柳振华, 王瑛
1990, 1(3): 253-259
摘要:
为适应日本GMS卫星云图播发体制的改变,作者研制了GMS卫星展宽数字资料接收和实时图象系统。本文分析了展宽数字资料信息格式的特点,并介绍了研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实验结果。
用清代《晴雨录》资料复原18世纪南京、苏州、杭州三地夏季月降水量序列的研究
张德二, 王宝贯
1990, 1(3): 260-270
摘要:
本文试用中国清代天气记录《晴雨录》资料复原南京、苏州、杭州三地18世纪期间夏季(6—8月)和5、6、7、8各月份的逐年降水量序列。文中介绍了这份古代气象资料的特点和对它作数值编码处理的方法;详述了将这种文字记述资料换算成月降水量值的步骤及其科学依据;并对所获得的降水量序列的可信性作了初步对比与讨论。
夏季热带经向环流双圈结构的观测研究
黄真, 陶诗言
1990, 1(3): 271-278
摘要:
本文利用1980—1983年7月ECMWF资料,分析了夏季热带地区经向环流的结构及它们的区域和年际差异。指出夏季热带经向环流具有双圈结构。在季风区,对流层下部为季风环流,在非季风区,为Hadley环流;对流层上部存在一独立的环流圈,季风区的中心偏北半球,非季风区的中心偏南半球;热带经向环流的双圈结构在一般年份均存在,但在异常年份(1983年),强大的垂直运动将对流层上、下部两个相对独立的环流圈紧密连接起来,成为整层统一的大范围季风环流。
第八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在上海召开
夏韵
1990, 1(3)
摘要:
1990年5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八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此次会议是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基金委员会台风项目评审组、上海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气象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出席本届会议的有中央和地方有关的气象科研和业务部门,有关大专院校,军队气象部门和海洋系统有关部门共48个单位,代表98人。
中尺度风场客观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付秀华, 李兴生, 吕乃平, 施鲁怀
1990, 1(3): 279-288
摘要:
本文采用数值试验研究了直接差分法,变分法以及辐散直接调整法在中尺度风场客观分析方法应用中的优缺点。直接差分法得到的整层辐散值最小,所用机时最短,但计算区域上部的垂直速度值偏大。变分法可以克服直接差分法垂直速度值偏大的缺陷,但所用的机时多几十倍。辐散直接调整法具有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调整后的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较合理,机时较变分法少几倍。
对数场面气压梯度的数值计算方法比较
金之雁, 廖洞贤
1990, 1(3): 289-292
摘要:
在192×96球面高斯格点上,我们用几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一个理想的地气系统的对数场面气压梯度,通过对比可以得出,在这样的网格点上,用样条函数方法计算对数场面气压梯度的结果比用谱方法(包括T21,T42,T63)的计算结果好。
在风浪场中船舶运动失速特征
余鹤书, 谷美荣, 许小峰
1990, 1(3): 293-297
摘要:
本文初步研究了海面上风浪运动对船舶航速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吨级船舶的运动性能曲线和失速回归方程,对船舶横渡大洋最佳航线选择和航行模拟有一定实用价值。
连晴和连阴雨前两支气流变化的一般特点
刘延英, 彭治班
1990, 1(3): 298-304
摘要:
本文使用10次连晴和7次连阴雨天气过程合成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春季连晴和连阴雨前700hPa的流场及青藏高原东北侧和东南侧两支气流变化的一般特点。结果发现,连晴前,高原东侧纬向气流较弱,北支气流向南扩展,使高原东侧的流场变成连晴时的经向型;连阴雨前,高原东侧有较强的纬向气流,南支气流向北扩展,是造成连阴雨时两支气流相向运动较强的主要原因。
春小麦黄叶率发生规律及其模拟
王馥棠, 李友文, 王石立, 郭友三, 魏玉荣
1990, 1(3): 305-312
摘要:
黄叶率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光合器官——叶片的消长与功能,是作物生长模拟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田间试验(1985—1988年)为基础,分析了春小麦黄叶率的演变过程,确立了其与作物自身发育过程的函数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环境温度和水分条件影响绿叶变黄过程的模拟和订正,建立了模拟黄叶率动态演变的集成模式。试验表明,该模式的模拟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冷锋云系前中尺度回波系统的特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陈进强
1990, 1(3): 313-316
摘要:
本文利用北京、石家庄等地的天气雷达连续观测回波资料,同步气象卫星提供的每3小时的卫星云图资料,华北地区每小时航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与山东省部分地区气候站提供的每小时降水资料,对1981年7月3—4日冷锋云系前暖区内中尺度回波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的特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黄海西部海洋工程风、浪设计参数的分析和计算
阎俊岳, 黄爱芬
1990, 1(3): 317-323
摘要:
使用黄海西部站点观测、船舶记录及海洋调查资料,建立计算海面风速的转换关系式。综合转换风速、台风报告或台风风场计算风速,分七个区块建立年最大风速序列;藉助极值Ⅰ型概率分布,推导了各区不同重现期的大风极值。开发使用美国SOWM波浪谱模式产品,推导了二个格点上不同重现期的波高极值,该值与近海波浪计算值一起组成合理的极端波高分布。
三种实时计算风向标准差方法的比较
姚增权, 李智边
1990, 1(3): 324-330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三种可用于实时计算水平风向标准差的方法,并用它们处理了1988年夏季在浙江省北仑港和嘉兴现场测试中用超声风速仪测量的资料,与按风向标准差定义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Yamartino算法精度最好,且算法简单,适于风向标准差的实时处理。
黄淮海及其附近地区降水资源的稳定性
林之光, 陆业传, 陈玉琼
1990, 1(3): 331-336
摘要:
本文设计三种指标,使用43个站点1951—1982年的逐月和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得出:黄淮海及其附近地区降水资源的稳定性可分为南方型、北方型和西南部型三个类型。论述了各型和全年四个季节中降水资源稳定性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多雨区和雨季中降水资源较为稳定,少雨区和旱季中雨量少且不稳定,以及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是本区中降水资源最不稳定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