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3年  第4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1983 年梅雨期前后亚洲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分析
费建芳, 乔全明, 高太平
1993, 4(1): 65-72
摘要:
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入梅前,梅雨期以及出梅后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和水汽通量散度分布,计算了南海和中国东部地区的水汽收支。结果指出:江淮流域入梅前,华南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气流;梅雨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西南季风气流;出梅后华北雨季则主要受中低纬水汽输送气流汇合的影响。分析表明,江淮流域梅雨期是印度西南季风气流加强并东进北上,西太平洋高压东撤所造成的;而梅雨结束则是由于西南季风气流减弱西退和西太平洋高压西进北上所造成的;此外,还讨论了水汽输送、水汽通量辐合与云量及我国东部降水的关
T42 后处理用谱方法进行水平插值的试验方案
张建春, 王诗文, 皇甫雪官
1993, 4(1): 16-21
摘要:
应用谱方法进行从高斯网格到规则经纬度网格的水平插值,设计了一个国家气象中心T42业务系统后处理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插值精度高,可滤去由垂直插值引起的高于42个波数截断的短波成分等优点。为用户提供更精确的预报值,并可提供下一次资料同化用的初估场。
四川水稻定向引种诊断系统及其气候生态模型
冯达权, 彭国照
1993, 4(1): 52-56
摘要:
介绍了四川水稻定向引种诊断系统(DSIRV)的设计思路,以及建立水稻气候生态、栽培模型的依据和方法。该系统在四川已投入生产应用,其引种诊断成功率达70%以上,比常规品比法进行引种缩短周期2—4年。
高层冷涡的不同结构对台风运动的影响
费亮, 李小凡
1993, 4(1): 1-7
摘要:
通过对不同水平和垂直结构的高层冷涡在台风移动中的作用的对比试验,发现高层冷涡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变化会影响台风的运动。对总涡度倾向分布和强度的比较分析,发现正压过程主导台风运动的方向,而斜压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对台风移速有很大影响。通过各动力项对总涡度倾向贡献的讨论,发现涡度平流对总涡度倾向正中心的贡献主要来自引导气流对非对称涡度场的平流。散度场贡献主要来自行星涡度和非对称散度相关场。最后还得到预报性的结论:台风朝对流层上层的辐合中心或对流层中下层辐散中心方向移动。
中尺度系统的模拟Doppler图像
陶祖钰, 曾立新
1993, 4(1): 8-15
摘要:
从数学上分析了Doppler速度(径向速度分量)和水平风场之间的基本关系,利用模拟的Doppler图像讨论了切变线、涡旋和低空急流等各种典型中尺度系统的Doppler速度图像的主要特征。所得结果在短时预报中可用于对实时观测到的Doppler图像作定性解释。
夏季青藏高原地面热源对黄河上游流量及径流的影响
孙国武, 刘晓东
1993, 4(1): 22-29
摘要:
根据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变化与黄河上游流量密切相关的统计事实,用一个大气环流模式(GCM)进行了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强度变化对径流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高原热源减弱则径流减少,流量也随之下降。可见,夏季高原热源变化是导致高原地区乃至黄河上游流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尺度非均一边界层气候的数值研究: (Ⅱ) 夏季的数值试验
陈江, 陈万隆, 陈宇能, 季国良
1993, 4(1): 30-37
摘要:
用修改的Nickerson等提出的中尺度模式,对我国北方夏季非均一下垫面上的边界层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晴朗、静风和无扰动系统的条件下,下垫面的非均一性对边界层气候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边界层气候特征和低空急流强度与局地环流关系密切。干燥裸地上边界层内出现的逆湿现象,是由下垫面非均一的湿度场和中尺度平流共同引起的。
太阳辐射变化对我国中东部和西非夏季风雨量的影响
徐群, 王冰梅
1993, 4(1): 38-44
摘要:
60年代后期以来,尤其进入80年代,全球气候显著增暖,但从北半球以至我国来看,此种增暖主要出现于冬季,而在盛夏的东亚—西非季风雨带却呈现出明显南移趋势。经严格统计检验并获得数值试验的支持,发现此种南移趋势及伴随的华北和Sahel区雨量的减少,与北半球—我国晴空太阳直接辐射的减少趋势有关。后者的出现是近年来火山活动频繁和大气污染加剧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气臭氧垂直分布变化的模拟研究
刘煜, 周秀骥, 李维亮
1993, 4(1): 45-51
摘要:
利用包括垂直平流、扩散和化学过程的一维平流层—对流层的大气化学模式,通过增加NOx的地面源,发现由于NOx地面源的增强,引起对流层下部臭氧浓度增加,夏季臭氧浓度的增加远大于冬季;通过扩散系数和垂直风速的敏感性试验比较,看出由平流层向对流层输送臭氧的过程中,平流过程的影响可能更重要。
一个诊断非平坦地形上边界层风的数值模式
赵鸣, 马继军
1993, 4(1): 57-64
摘要:
根据半地转大气边界层模式,由大尺度数值模式并考虑了下垫面地形及粗糙度的水平非均匀性及大尺度气压场的时空变化,给出了一个诊断边界层风的数值模式。对低纬度运用塔层风模式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与实测资料比较,风向风速均达到了一定的精确度。
土壤水分对氮肥肥效影响的试验
李象山, 张廷珠, 王方云, 张衍华
1993, 4(1): 73-78
摘要:
针对当前高产麦田中氮肥用量过大,浇水次数过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了不同肥、水条件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式。并根据投入、产出综合评判,得出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最佳氮肥施用量和浇水次数。对提高小麦肥、水利用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天体引潮力与东亚夏季阻塞高压活动
张素琴, 任振球
1993, 4(1): 79-85
摘要:
通过普查东亚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与天体引潮力的关系,发现东亚阻高的建立、持续和崩溃均与天文奇点引潮力共振有关。贝加尔湖和鄂霍次克海阻高的建立是由于该地区在2—3天内遇到≥3个天文奇点的共振加压(同时没有遇到共振减压)而引起的。其后又接连遇到引潮力共振加压而维持,最后遇共振减压而崩溃。其他地区的一些造成重大天气过程的阻高个例,其活动过程所遇的天文条件,也与此类似。
东亚降水系统的维数分析及其可预报性
缪锦海, 章景德, 刘志远, 李朝兴
1993, 4(1): 86-91
摘要:
东亚降水系统是具有奇异吸引子的浑沌系统,具有显著的复杂性。东亚降水系统中长江流域降水系统是具有整体一致性的更为复杂的系统,其平均可预报时间为4.13个月,而北京为6.25个月。
氮氧化物(NOX)在对流层中的收支与循环的研究
罗超, 周秀骥
1993, 4(1): 92-99
摘要:
对氮氧化物(NOx)在对流层中的收支与循环问题,及其在对流层中的各种源汇过程进行了综述与讨论。其中包括NOx的人为排放与自然排放,干、湿沉降的清除及其相对重要性等。并对我国NOx的人为排放与自然排放进行了估算。
风和地形对林火蔓延速度的作用
毛贤敏
1993, 4(1): 100-104
摘要:
给出了风和地形对林火蔓延速度作用的定量关系以及适合于业务使用的计算林火蔓延速度的方程组。经实地点火对比验证,该方法有一定实用价值。
用短期大风资料推算极值风速的一种方法
张秀芝, 陈乾金
1993, 4(1): 105-111
摘要:
根据复合极值分布理论,试用二项—对数正态复合极值分布,利用海上短期实测大风资料求算海面多年一遇极值风速,并以此作为基础值,以沿岸站长年代大风经验公式计算风速为订正值,基础值与订正值的叠加作为海面多年一遇工程设计风速。该方法计算结果与皮尔逊Ⅲ型、泊松—龚贝尔复合极值分布计算结果相近,较单纯由二项—对数正态分布计算稳定度增大。
预报爆发性气旋的一个综合判据
林明智, 李修芳, 余鹤书
1993, 4(1): 112-116
摘要:
根据ECMWF数值预报产品的气旋加深率、卫星云图特征、高空槽和高空急流等四个因子对气旋发展的贡献确定发展指数,以发展指数作为预报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的综合判据。对1991年1—6月西北太平洋的温带气旋进行试报,预报准确率比单纯的数值预报提高约25%。
数值天气预报并行计算模式的设计与可行性讨论
金之雁, 颜宏, 丁小良
1993, 4(1): 117-121
摘要:
使用TRANSPUTER并行计算机,设计数值天气预报的三种并行计算方案,并且利用二阶和四阶扩散模式,讨论这几种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其结果为在TRANSPUTER并行计算上实现数值天气预报并行计算模式提供参考。
气候变暖与天津粮食生产的关系
梁平德, 吴凤珍
1993, 4(1): 122-126
摘要:
分析了近60年(1932—1989)天津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指出天津的增暖与北半球的增暖相当一致,冬季最明显;在80年代全球增暖期,天津夏季降水减少,春季与初夏降水增多;从气温和降水演变的周期性及全球增暖的背景分析,华北未来10年仍将持续温暖而干旱的气候。气候变暖对天津地区小麦和玉米的增产有利,而干旱使水稻的增产受到限制,夏季的增温与干旱对大豆增产不利。
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的关系
涂悦贤, 刘锦銮
1993, 4(1): 127-128
摘要:
广东晚稻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播植期的季节安排、品种搭配与气候条件不协调,在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常受低温冷害危害,造成产量年际之间的波动。1978—1982年我们开展了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经过5年的试验,基本得出了不同播植期晚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